十年成树 绿色保险如何常绿长青

保险知识 2023-01-14 16:29www.toubaow.com网上买保险

作者|李恒城「中国人民财产份有限公司」

提要:

在国内,环境污染强制责任制度已在多地试点,且在深圳已经正式落地,预计建立全国性制度为期不远。

绿色保险在产品供给、保障覆盖广度深度、风险数据积累、创新激励机制等方面尚有较大改善空间。

险企应当在传统产业转型、清洁低碳能源推广、减污降碳行动、低碳前沿技术研究、碳排放权交易、生态碳汇建设、绿色低碳生活等方面加大创新力度,将保险这一“稳定器”嵌入绿色经济的各个角落。

作为“十四五”的重要板块,绿色产业的关注度持续上升,其中绿色金融自然成为今年银行、保险机构的“新宠”关键词。

有全国政协委员在提交的《关于加大绿色保险政策支持力度的建议》中表示,绿色保险作为绿色金融的组成部分,在加快助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方面能够发挥独特作用。

其实,说到绿色发展,早在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就首次提出了“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到2021年10月,中央发布《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要求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十年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绿色保险也从青嫩的幼苗逐渐长成大树,为经济低碳转型遮风避雨,提供风险保障。

春风化雨,绿色保险政策支持逐渐加大

2016年8月,人民银行等七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正式提出发展绿色保险,将绿色保险纳入绿色金融体系范畴,并对发展绿色保险提出三项要求:一是在环境高风险领域建立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制度;二是鼓励和支持保险机构创新绿色保险产品和服务;三是鼓励和支持保险机构参与环境风险治理体系建设。这三项要求为绿色保险的发展提供了顶层设计。

自此之后,多项与绿色保险相关的政策陆续出台,为绿色保险提供了良好的成长土壤。特别是近年来,绿色保险的相关政策密集出台,政策支持力度逐渐加码(见表1)。

枝繁叶茂,绿色保险产品体系不断丰富

我国的绿色保险规模正在快速增长。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统计,2018年至2020年,我国保险业累计为全社会提供了45.03万亿元保额的绿色保险保障,支付赔款533.77亿元,有力发挥了绿色保险的风险保障功效。其中,2020年绿色保险保额18.33万亿元,年均增长23.43%;绿色保险赔付金额213.57亿元,年均增长28.77%。

与此同时,各大险企不仅通过绿色保险产品体系来履行环境和社会责任,更将绿色保险作为推动保费增长的重要来源而纳入发展战略。

在行业推进下,我国绿色保险产品体系日渐完善,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保障环境污染、自然灾害风险等相对传统的险种,包括环境污染责任险、森林草原保险等;另一类是保障绿色产业风险、绿色信用风险等相对创新的险种,主要为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绿色技术等领域提供风险保障。

●环境污染责任保险

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以下简称环责险)作为绿色保险最具代表性的险种,在我国已有10多年的发展历史,近些年发展速度加快,试点城市不断增多。

例如,人保财险在无锡创新环责险“无锡模式”,开创了环责险“保险+服务”的先河,该模式又在衢州、湖州、嘉兴等地进一步升级,整合安全、健康、科技、信贷等领域,形成了一系列创新模式。2021年7月,《深圳市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实施办法》正式实施,深圳也成为首个通过立法确立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制度的城市。

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服务企业数量、保费收入及提供的风险保障金额较2013年分别增长了114%、170%和308%。

●森林草原保险

森林保险为森林等绿色资源遭受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病虫害造成的损失提供保障。

森林作为我国最重要的碳汇资源之一,是固碳的重要载体,在传统林业保险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发展出碳汇保险,如林业碳汇指数保险以碳汇损失计量为补偿依据,将因各类灾害造成的森林固碳量损失指数化。

2021年4月,国寿财险在福建龙岩推出全国首单林业碳汇指数保险,为新罗区提供2000万元碳汇损失风险保障。此外,针对森林的碳汇价格波动,林业碳汇价格损失保险能够稳定林业碳汇交易收入,提升碳汇林种植企业经营森林的积极性。2021年5月,人保财险在福建南平推出全国首单林业碳汇价格保险。

草原保险则与森林保险属性类似,2022年1月,太保产险在内蒙古包头推出全国首单草原碳汇遥感指数保险。

●绿色能源保险

在绿色能源方面,绿色保险主要为“构建以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提供风险保障,除为水电、风电、光伏等基础设施提供传统风险领域的财产保险,还包括针对清洁能源行业的产品质量风险和利润波动风险的创新型保险产品,如光伏组件效能保险、光伏日照指数保险、风电指数保险等。

2022年1月,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晶体硅光伏组件承保验厂评估规范》,填补了()光伏组件的保险标准空白,将进一步提高光伏领域绿色保险的承保能力和水平。

●绿色交通保险

在绿色交通方面,绿色保险主要包括新能源汽车专属保险、充(换)电站综合保险和充电桩充电安全责任保险。

2021年12月,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新能源汽车商业保险专属条款(试行)》,既为电池、电机和电控等“三电”系统提供保障,又全面涵盖新能源汽车行驶、停放、充电及作业的使用场景,险步入新纪元。当月,上海保险交易所正式上线新能源交易平台,首批挂牌12公司的新能源汽车专属保险产品。

相关机构预测,新能源车险2025年将突破1500亿元,成为财险业的重要增长点

●绿色建筑保险

在绿色建筑方面,绿色保险除了保障绿色建筑在建造过程中与传统建筑所共有的风险,如绿色建筑性能保险等,还为绿色建筑打造“事前信用增进、事中风控服务、事后损失补偿”的立体化保障体系,确保其满足绿色建筑评价星级标准。此外,为促进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保险业还推出建筑节能保险。

2021年4月,全国首个“减碳保”建筑节能保险项目在青岛落地,为某酒店节能改造项目在三年运营期间的节能效果提供每年100万元的风险保障,预计年均减碳量可达542.62吨,若未能达到预定的节能指标,则赔偿项目节能整改费用或对超标的能耗进行经济补偿。

●绿色技术保险

在绿色技术方面,绿色保险主要针对绿色技术研发难、知识产权保护难、产品质量保证难等痛点提供风险保障,如研发费用损失保险保障研发失败风险,专利执行保险、专利被侵权损失保险、专利质押融资还款保证保险全面保障绿色技术知识产权,产品责任保险、质量保证保险、绿色环保首台(套)装备保险为绿色设备自身的质量缺陷及潜在的侵权责任风险提供保障。

2021年8月,太保产险与()签署保险合作协议,为其首创的超低PUE绿色低碳“DLC浸没式液冷技术”提供一揽子保险服务,涵盖产品责任风险、运营风险和知识产权风险。

汲取养分,绿色保险海外发展可供借鉴

在国际上,绿色保险的发展相对更加成熟。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金融倡议2012年发起《可持续保险原则》,为全球保险业提供了一个应对ESG风险与机遇的实践框架,并于2020年发布了全球首部非寿险ESG指南。2021年7月,8家国际保险巨头(安联、安盛、英杰华、忠利、慕再、法再、瑞再、苏黎世保险)宣布成立净零保险联盟(NZIA),以实现碳中和的共同目标,加速向净零排放经济过渡。

部分发达国家也将环境污染责任险设定为强制保险,如美国、瑞典、芬兰、日本建立了强制环境责任保险制度,德国、意大利、荷兰等国家建立强制保险与财务保证相结合的制度。在这些发达国家里,通过险企风险监测和费率机制,倒逼企业提高环境保护能力,保险公司成为政府和环境责任主体之间的“第三只眼”。

而在国内,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制度已在多地试点,且在深圳已经正式落地,预计建立全国性制度为期不远。

可以看到,国际保险公司除了在环境责任、绿色建筑、可再生能源、脱碳等领域推出绿色保险产品,还对承保范围作出限制,积极摆脱与化石燃料有关的承保风险,如劳合社要求其管理的代理人自2022年不再为火力发电厂、火力煤矿提供新的保险。

另外,国际保险公司还通过降低费率、降低免赔额等方式激励客户采用可持续的生活方式。例如,在可持续家庭保单中,如果客户在维修过程中更换能效等级更高的新电器,将获得额外的补偿费用,以及通过保费折扣鼓励用户建造符合特定标准的绿色建筑等,这些都可为国内绿色保险产品创新提供借鉴。

十年成树,绿色保险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近十年来,我国绿色保险的发展成果初步显现,但距离满足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保障需求还任重道远,绿色保险在产品供给、保障覆盖广度深度、风险数据积累、创新激励机制等方面尚有较大改善空间,险企在产品创新、风险研究等领域仍大有可为。

●加强绿色保险产品创新

目前,绿色保险产品供求的结构性矛盾还比较突出,许多绿色生产经营活动仍然缺乏保险保障,险企应当不断提升绿色保险产品的保障范围,拓宽服务领域,特别是在传统产业转型、清洁低碳能源推广、减污降碳行动、低碳前沿技术研究、碳排放权交易、生态碳汇建设、绿色低碳生活等方面加大创新力度,将保险这一“稳定器”嵌入绿色经济的各个角落。

此外,当前我国大多数绿色保险产品仍然重在事后的经济补偿,需要继续创新推广“保险+服务”“保险+科技”等模式,将保险服务前置,提供风险预警、防灾减损等风险管理服务,发挥保障绿色发展的最大功效。

●加强绿色保险风险研究

当前,我国绿色保险运营年限较短,缺乏历史数据,在风险研究方面仍不成熟,险企应加强与生态环保等相关部门及地方政府的合作,加强相关数据的收集整合,推动建立环境污染、环境治理、环境损害、赔偿支出等数据共享机制,为绿色保险产品的创新开发、费率厘定、承保理赔、风险管理服务等提供数据支持。

与此同时,险企还需推动保险业统一制定承保前风险评估、承保后风险防控服务的技术标准,形成科学有效的风险识别、风险控制预防和风险处置体系。

●加强绿色保险激励机制

一方面,当前我国绿色保险发展仍以政府推动为主,险企应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协商,争取政策和财政支持,推动政府部门向相关绿色产业提供保费补贴及税收减免,鼓励企业依靠保险机制分担风险,保障稳健运营。

另一方面,险企应根据企业不同的风险级别实行差别化保险费率,并持续跟踪企业风险,动态调整费率,以鼓励企业主动改善风险状况,增强投保意愿。

播下一粒种子,十年方能成树。“双碳”目标的达成也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道路上,绿色保险必将成为参天大树,枝叶成荫,常绿长青,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广泛保障。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金融博览财富杂志。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Copyright © 2019-2025 www.toubaow.com 投保网【网上买保险】 版权所有 Power by

保险知识,大病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保险公司,意外保险,商业保险,工伤保险,车辆保险,旅游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