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种疫苗 为肝脏加上“保险锁”
重塑防护屏障:乙肝疫苗与慢性乙型肝炎的较量
在传染病的世界里,慢性乙型肝炎无疑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劲敌。为了在这场战斗中取得优势,我们手中的一把重要武器就是乙肝疫苗。在我国,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和重组CHO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的主力军。
对于广大民众,乙肝疫苗的接种程序已经深入人心。在生命的初始阶段,即在出生、满月和六个月大时,孩子们会依次接受每次剂量为5微克的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注射。这是预防乙肝的基础防线,为孩子们筑起免疫的长城。而对于高危人群,可能需要加大剂量来增强防御力量。
在成人世界中,接种乙肝疫苗并非简单的“一刀切”。在接种前,进行肝功能和乙肝病毒标记物的检查是不可或缺的程序。如果检查结果显示乙肝表面抗体阳性且滴度大于10mIU/ml,那么恭喜,你的体内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防护力量,无需再次注射疫苗。而对于那些检查结果均为阴性且肝功能正常的人群,可以按照标准的“0、1、6”方式补种乙肝疫苗,为自己添加一道防护屏障。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大部分接种者能够产生保护性抗体,但仍有部分人无法产生或产生的抗体滴度不足。这背后的原因多元且复杂,包括个体免疫反应能力、疫苗剂量、婴儿宫内感染、病毒突变等。
对于那些未能产生保护性抗体的朋友,不必过于担心。可以采取更灵敏的检测方法重新检测,加大乙肝疫苗剂量,或使用其他药物辅助方法。在某些情况下,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HBV-DNA或其他全面的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来确认是否曾经感染过乙肝病毒。
陈主任特别提醒,有乙肝家族史或经常与乙肝患者接触的人群,更应关注乙肝疫苗的接种效果。即使已经接种乙肝疫苗,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抗体并非永久有效,且每个人对疫苗的反应也不尽相同。在生活中,仍需注意避免与乙肝病人的排泄物、血液及分泌物接触。接种乙肝疫苗后,应定期检测抗HBs滴度。如果滴度小于10mIU/ml或呈阴性,更应注意个人卫生防护。对于儿童,主张在3至5年后加强接种一次。成人是否需要补种,应在测定乙肝表面抗体的滴度后决定。
预防乙肝,我们需要做的不仅是接种疫苗。我们还要保持警惕,定期进行相关检查,以确保我们的身体得到最佳的防护。因为在这场战斗中,每一个小小的疏忽都可能导致病毒乘虚而入。让我们携手共建防护屏障,为抵抗慢性乙型肝炎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