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不是保险箱!食品安全"五要点"让你安全过夏天!
夏季是微生物活跃的时期,也是食源性疾病的高发季节。在这个季节里,保障我们的健康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预防食源性疾病呢?下面为您揭晓五大妙招!
保持清洁是预防食源性疾病的第一要务。我们的双手是食品接触最直接的媒介,在做饭前和做饭过程中,务必保持双手的清洁卫生。特别是在处理生熟食品交叉时或接打电话之后,更要及时清洗双手。厨房的卫生也不容忽视。刀具、砧板、餐具等要定期清洗和消毒,特别是抹布,要经常更换,以免成为污染源。
要想避免食源性疾病的发生,还需要做到生熟分开。生的食品,如生肉、生海鲜等,可能携带致病菌。为了避免这些致病菌污染到直接入口的食品,引起食源性疾病,我们应将生熟食品分开处理,并且使用的刀具、砧板等也要分开,以免交叉污染。
烧熟煮透是消除食品安全隐患的关键。在烹饪食品时,要确保食品开锅后保持10-15分钟的煮沸时间,以杀死可能存在的微生物。对于大块肉或整鸡等食品,烹饪时间还需要更长。对于螺蛳、贝壳、螃蟹等水产品,应避免生吃或半生吃,尤其是免疫力较弱的人群更需格外注意。
妥善保存食品也是预防食源性疾病的重要措施。由于绝大多数微生物在室温下容易存活,因此夏季熟食在室温下的存放时间不宜超过2个小时。为了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应尽快将食物冷却并存入冰箱。但需要注意的是,冰箱并非保险箱,有些细菌在冰箱中也能生长。从冰箱取出的食物要彻底加热或清洗干净后再食用。
在选择食品时,我们也要留意食品安全。购买食品时,要注意查看生产日期、保质期和储存条件等信息。不要食用超过保质期的食物,如果罐装食物包装鼓起或变形,也坚决不要食用。选择有信誉的商家购买食品,避免购买来源不明或质量不可靠的食品。
除了以上措施外,我们还需要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食品安全环境。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冯录召表示,蔬菜、肉、水果买回家后应先流水清洗。病毒在温度达到56℃时就能被杀死,因此我们在处理食物时也要注意及时洗手。只要我们每个人都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通过简单的预防措施,就能有效预防食源性疾病,保护我们的健康。让我们共同为食品安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