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为啥比券商、保险调整缓和?“降维打击”
银行、保险和券商在周三经历了集体下跌,其中尤以银行业引人关注。在这一波跌势中,银行板块虽然相对可控,跌幅为0.72%,但背后的分化已逐渐显化。一直以来,投资者对于银行业存在一个普遍的误解,即认为这是一个高度同质化的行业,优质银行与平庸银行之间的差距并不显著。基于这一观点,一些投资者提出了所谓的“搬砖”套利理论,即卖出表现优异的银行股,转而购买被低估的平庸银行股。这一理论在近年来已经逐渐失效,其背后的原因正是银行业内部发生的深刻变化。
银行业已经逐渐告别单一、同质的时代,迎来了高维度与低维度银行之间的分化。低维度银行主要依赖传统的利息收入,其业务模式相对单一;而高维度银行则展现出更加多元化的收入来源,手续费收入占比更高。这种分化背景下,高维度银行相对于低维度银行表现出了显著的优势,对后者形成了所谓的“降维打击”。
为了从低维度向高维度转型,银行需要构建一个金融生态融合平台。这样的平台不仅能够留住客户,提高客户黏性,更能实现客户资金在平台内的闭环流动。这一转型过程中,银行需要面临诸多挑战,包括提供丰富的金融服务场景、拥有层次分明的客户群体,以及打造开放、包容的平台等。
高维度银行相比低维度银行具有多重优势。它们不再过度依赖资本金,因为营收增长对资本金的依赖程度较低,这有助于提升银行股东的利益。高维度银行更适应金融脱媒的趋势,能在直接融资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其业绩周期性相对较弱,受到经济周期的影响较小。以招商银行为例,其近年来走势强劲,体现了市场对这家努力晋级高维度银行的认可。
我们必须认识到,银行业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投资者需要以全新的视角来审视这一行业,重视银行业内部的分化,关注高维度银行的发展潜力。摒弃旧有的同质化思维,重塑银行估值体系。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银行不再是简单的金融机构,他们正在通过创新和技术进步实现质的飞跃。我们需要用全新的眼光来审视这些进步并重新评估其价值。正如一个人需要多个优点才能在现代社会中立足一样,银行也需要在高维度的估值体系中展现自己的多维度实力。
正如招商银行这样的例子所示,那些成功向高维度转型的银行将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为投资者带来更为丰厚的回报。我们必须摒弃旧有的框架和思维束缚,建立适应新时代需求的银行估值体系。在这个新的体系下,我们需要考虑更多维度和复杂因素,例如银行业务的复杂性、技术实力、创新力等。这种全新的估值体系能够准确地反映出现代银行的实际价值和发展潜力。我们需要给予这些高维度银行足够的关注和支持,让他们在新的估值体系下展现出更大的价值,为投资者带来更为丰厚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