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保险制度出台,以后存款不安全了吗?
关于存款保险制度,可能有些人存在一些误解。这一制度的建立,并非意味着银行体系的不稳定或是商业银行倒闭风险的增加,相反,它是推动金融机构市场化改革,特别是利率市场化的重要步骤。
利率市场化被誉为金融市场化的“最后一跃”,而存款保险制度则是推动这一跃的重要前提。国内专家如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对此持肯定态度。随着国内利率政策的逐步市场化,商业银行获得了更大的自主权,可以在央行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上浮10%。
这一变革使得民众开始寻找能够提供更高利息的银行,未来如果利率完全市场化,银行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存贷利差可能会缩小。银行面临的经营风险会相应加大。对此,不少专家表达了担忧,指出如果没有存款保险制度,银行和存款人都将暴露在更大的风险之中。
董希淼指出,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存款保险制度就像一颗定心丸,为金融机构和储户提供安心的保障。没有这一制度,银行体系可能因承受不了高风险而崩溃,给存款人带来损失。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是十分必要的。
随着金融机构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我们也应该改变传统的观念。银行可能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储蓄存款的“安全港”。公众在储蓄存款时,不应仅因某家银行的利率较高而盲目存款。高利率往往伴随着高风险,这是金融市场的基本规律。对于大额储蓄存款,尤其需要注意分散存储。这不仅有助于降低风险,还因为未来的存款保险制度可能会实行限额保险制,确保即使发生风险,我们的储蓄安全仍在可控范围内。
存款保险制度的设立是为了更好地保障金融体系和储户的安全。我们需要全面理解这一制度的意义,并根据市场的变化做出明智的决策。这一制度不仅有助于推动金融市场化改革,更是保障我们财产安全的重要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