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管产品化渐成趋势 资产支持计划将迎发展
保险资管产品注册制改革三年后,保险资管产品规模不断创下纪录。从2014年末的1.1万亿元到2015年末的1.3万亿元,保险资管行业已进入新时代。2015年,保险资管行业市场化、规范化、多元化、产品化的趋势不断增强。值得关注的是,2016年,业务模式的多元化和保险资管产品化率的提升将成为两大显著趋势。
据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曹德云分析:“保险资管机构的业务模式正由单一模式向复合的模式发展,从买方角色到卖方角色、从账户到产品、从服务投资方到服务融资方的转变,业务条线丰富和管理模式多元的综合性资产管理机构正成为趋势。”
资产支持计划或迎发展期
曾发布文件,鼓励保险公司积极探索服务实体经济的新模式,其中就包括支持保险资金参与信贷资产证券化。
保险资管产品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不动产债权投资计划、项目资产支持计划和股权投资计划。根据保险资管业协会披露数据,2015年全年共注册保险资产管理产品121只,注册规模2706.13亿元。其中,注册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 只,规42模1027.45亿元;注册不动产债权投资计划69只,规模1019.68亿元;此外,注册项目资产支持计划5只、股权投资计划5只。
从注册规模上看,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和不动产债权投资计划的注册规模相当,占比均接近40%。而重启试点和新规后的项目资产支持计划仍有待发展。
从变化趋势上看,不动产债权投资计划增长较快,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和股权投资计划规模显著下降。
保险资管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国力分析称:“从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来看,平均注册规模24.46亿元,平均期限7.17年,平均收益率6.61%。与之相比,不动产债权投资计划平均规模较小、平均期限较短,分别为14.78亿元和4.95年,平均收益率较高,达到7.25%。”
在四类保险资管产品中,作为保险版的ABS,项目资产支持计划备受关注。在保监会曾发布的《关于保险业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中,鼓励保险公司充分发挥机构投资者作用和资金融通功能,积极探索保险资金服务实体经济的新模式,其中就包括支持保险资金参与信贷资产证券化,支持保险公司以股权、债权、资产支持计划等多种形式为民生建设和重点工程提供长期资金支持。这份文件被认为是为保险机构参与资产证券化“正名”。此后,项目资产支持计划也在不断发展中。针对项目资产支持计划的发展,陈国力告诉记者:项目资产计划将会有“更大的发展,预计今年一定会发展更快。”
业务模式转型进行时
调研结果显示,目前保险资管机构的业务资格范围正在不断扩大,保险资产管理机构业务体系呈现专业化、技术化、结构化的特点。
2016年,保险资管机构亦面临诸多挑战,主要有“资产荒”形势严峻、市场竞争激烈、资金成本高企及产品竞争力有待提高。
据了解,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部分保险公司主推分红险、万能险等具有性质的高现值产品,保险公司面临负债端成本上升、资产端收益率下降的两难选择,保险资金资产配置难度加大。
据曹德云分析:“随着经济金融形势以及企业融资环境的变化,融资主体对资金的趋向多元化。在功能上,需要满足融资主体生产运营、补充资本金、并购、债务置换等多方面需求;在结构上,需要具有灵活的期限、规模和成本管理。而交易结构单一、资质要求较高的传统债权投资计划难以在新形势下更好地满足融资主体的需求。此外,流动性不足、二级市场不发达也成为制约债权投资计划发展的重要因素。”
当然,直面挑战亦有对策。去年末由保险资管业协会组织的保险资管机构调研结果显示,目前保险资管机构的业务资格范围正在不断扩大;投资决策体系在进一步增强,保险资产管理机构业务体系呈现专业化、技术化、结构化的特点;人才队伍的建设在不断的优化;业务模式正由单一模式向复合的模式发展;业务的创新能力有新的突破。
就业务创新能力突破方面,据曹德云介绍:“一个是投资领域的延伸,比如投资境外的一些股权基金、组合类资管产品、指数化的资管产品、FOF、外汇存款型产品等;第二是产品开发成为市场拓展的利器。”此外,保险资产管理机构之间的差异化经营和专业化经营也成为趋势。
实际上,和上述趋势相一致的是,保险资管产品资金的投资范围正在不断扩大,由传统向另类延伸,由国内向国外纵深。 (一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