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保如何以高质量发展,助力普惠保险发展新
文|国炜 编|平襄
惠民保可以说是近几年来行业最具热度的话题之一,不仅是其以较一般商业健康险更低的保费和更高的保障杠杆,为广泛的人群提供了保障及消费者教育,更是在健康中国和共同富裕的时代背景下,惠民保以城市定制健康险的形式逐渐形成了一种政企合作推动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的全新局面。
最近,银保监会下发《关于推进普惠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明确:
到2025年,普惠保险高质量发展体系更加完备,保障范围和覆盖面不断扩大,产品体系更加丰富,人均保障水平持续提升,服务的便捷性和满意度有效改善。普惠保险政策制度、服务标准和评价体系基本建立,普惠保险发展环境明显改善。
普惠保险是我国普惠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普惠保险,对进一步提升人民总体保障水平,助力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都具有重要意义。而惠民保作为普惠保险的重要一环,其发展也将服务于这一大局。
因此,对惠民保未来发展趋势的探讨成为行业热议的焦点。就在2022年12月14日,由复旦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主任许闲教授带领团队研究撰写的《2022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惠民保)知识图谱》正式发布。
这项研究在相应数据与技术的基础上,以当今较为流行的知识图谱形式,构建出一个完整的惠民保市场生态,不仅全面呈现了2022年以来惠民保的发展现状,更通过这种产品类型的最新变化与创新,让人们看到了这种模式在发展过程中的坚持与探索,正在释放出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1
-Insurance Today-
覆盖面扩大、参与度提升
运作模式趋向成熟
要实现“共同富裕”,老无所依、病无所养是全社会必须解决的难题,而惠民保因其“低门槛、高保障”的惠民保障设计,有助于为中低收入群体对冲医疗通胀、分摊高额医疗费用负担,预防参保人员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根据知识图谱显示, 2022年惠民保在运作模式上逐渐成熟,项目内容更加充实,分工也更为精细明确。这套行之有效的运作模式也使得惠民保在助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目标的达成上,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
一方面是政府和保险公司的参与程度都有所提升,包括农业农村、乡村振兴部门在这一年更多地参与到惠民保的指导和支持之中,多家险企共保的比例由2021年的51%提升为2022年的62%,大大增加了惠民保项目的风险承担力,且财险公司仍保持绝对领先优势持续布局,寿险、养老险公司次之。
另一方面是趋于固定的“政府部门+保险公司+第三方平台公司”共同参与的发展模式进一步成型。在具体分工上,政府部门负责设计支持、宣传支持和信用背书,保险公司负责产品设计、营销推广、风险保障、损失赔付,保险经纪公司负责辅助宣传、销售支持及投保平台搭建,健康管理公司负责健康管理、增值服务、辅助宣传,药企负责药品谈判、用药审核、风险控制。
在这种政企不断加强合作的持续推动下,这一年的惠民保在全国持续保持着扩张速度,截至2022年12月1日,全国共推出了263款产品,覆盖了29个省级行政区。在2022年,惠民保成功登陆内蒙古、青海及陕西三个省份,在全国布局的道路上继续迈进。这使得惠民保在真正意义上成为了很多参保群体人生中的“第一份”保险。
据统计,在2021年5月31日至2022年12月1日,全国便新增惠民保产品123款,并且在东部发达地区和下沉区域的覆盖都不断扩大。
目前,4个一线城市均开发了地区专属惠民保产品;15个准一线城市中,仅有西安和郑州未开发地区专属惠民保产品;30个二线城市中,仅泉州、石家庄和金华3个城市未开发地区专属惠民保产品;51个三线城市中,也只有17个城市未开发地区专属惠民保产品。惠民保在覆盖范围和下沉区域两个维度的快速推进,为其继续稳健发展打下了牢固的市场基础。
2
-Insurance Today-
形态创新与保障拓展
助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融合
2022年,惠民保对于带病人群的投保进一步放开,产品规定既往症种类平均达到7.44种,并且融入了更多的罕见病、特殊疗法等特定保障责任,还在购买方式上由仅支持个人购买,逐步向开放个人账户划扣、个人账户购买等方式转变,并鼓励个人为家庭成员购买开放电子病例理赔渠道,统一基本医保、大病保险赔付信息,推动一站式理赔结算,使惠民保与医保的联系进一步加深,推动了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加速融合。
同时,惠民保对药品的支持与保障2022年也有所提升,有300多种海内外特药纳入惠民保产品,主要覆盖发生率高且治疗困难、治疗费用高的疾病。在部分惠民保产品中,特药清单里保障的药品还被纳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起到良好的先行先试作用。
此外,在我国新业态不断增多的环境下,相当数量的惠民保产品都推出了针对“新市民”群体的保障内容,进一步降低投保基本要求,力求覆盖更广大的用户群体,发挥更大的社会价值。
保障的拓展让惠民保在我国多层次医保体系中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而针对目前惠民保发展中行业颇为关注的“死亡螺旋”,即在统一费率投保下,造成健康体补贴带病体的局面,使得健康体退出保障,进而保费不断提高、参与者也逐渐退出,知识图谱也提出了形态创新的破局之法——“平衡健康体获得感与既往症群体保障水平”是惠民保应对死亡螺旋的重要手段。
结合庞大的数据汇总与分析,知识图谱指出,普通用户由于就医报销后未达到惠民保的免赔额,通过拓展增值服务的维度,提高健康体的获得感将是保持惠民保良性运行的关键。
事实上,知识图谱也同样展示出在2022年,大量的惠民保产品已经开始广泛连接药品、咨询、就医及预防筛查等服务,为普通用户提供越来越丰富的、触达频繁的健康管理服务。
而对于不断扩大的既往症投保者,很多产品也向可保折扣赔的方式转变,通过对既往症投保者予以偏低比例赔付的方式,试图寻找带病体与健康体投保的平衡局面。
3
-Insurance Today-
多平台联动
“苏惠保2023”开启稳健发展新局面
知识图谱显示,多平台联动已成为惠民保运作模式的重要一环,也是提高参保人群获得感、幸福感的主要途径。该种方式使得惠民保产品得以依托政府、险企之外的第三方优势资源,全面优化产品服务内涵,提高性价比。相当数量的药企及健康管理公司在惠民保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比如参与惠民保频次最高的镁信健康。
自2020年以来,镁信健康一路推动惠民保产品的优化迭代与升级,承担的角色由特药服务支持不断转型升级至综合服务运营商。据统计,截至2022年9月,镁信健康已将 CAR - T 创新疗法纳入了27个城市的“惠民保”项目,累计为淋巴瘤患者减轻了超1000万元的治疗负担。而截至目前,镁信健康参与的“惠民保”项目覆盖北京、上海、杭州、苏州等全国100余座城市,累计服务近1亿人次。
就在12月16日,由镁信健康参与并提供健康管理服务支持的“苏惠保2023”“惠守护”全民健康服务行动发布会暨苏州惠民医生联盟、苏州普惠健康联盟启动会正式举行。
全新升级的“苏惠保2023”可提供最高500万健康保障,特药种类扩展至38种、新增75种海外特药,围绕参保人全生命周期和全健康周期提供12项人人可及的健康服务。
“苏州惠民医生联盟”汇集优秀医生资源,通过疾病科普、惠民义诊等活动,帮助参保人获得更细致的诊疗服务,触及更优质的医疗资源。“苏州普惠健康联盟”通过整合苏州当地优势健康服务机构和优势资源,为参保人提供一系列便民服务和优惠,满足参保人多层次、个性化的健康需求。
苏州惠民医生联盟和苏州普惠健康联盟的成立,就是以镁信健康为代表的多平台联动模式,深度连接并赋能医疗和保险行业,促进优质医疗健康服务资源和惠民保产品深度融合,给参保人提供更加普惠、便捷健康服务的一个缩影。
后记
探索仍在路上
当然,惠民保由于发展时间较短,至今仍在探索一种健康高效的发展模式。2022年,惠民保产品的整体价格出现上涨的趋势,尽管大多是由于加入了更多保障责任,但考虑到我国国民普遍较低的收入状况,以及在医保与传统商业健康险之间的平台余地,如何平衡参与主体的积极性,并使普惠的医疗保障覆盖更广泛的人群,是惠民保发展不得不考量的问题。
惠民保在快速扩张的过程中,仍体现了地区之间的不平衡,大多集中在发达地区和城市,甚至在个别一、二线城市出现“一城多保”这种处于业内热烈讨论之中的现象。而部分中、西部地区及城市还处在保障的空白中,既体现了惠民保在普惠推进中的失衡,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我国地区差异与发展不均的普遍性与复杂性。
不过,这种复杂局面中的不断探索,也许正是惠民保在这个时代需要肩负的发展使命。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今日保。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