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保监会副主席肖远企:范围经济并不完全适合
中新经纬9月3日电 2022中国业高质量发展论坛9月3日在北京举行。会上,()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肖远企表示,一些保险公司认为多元扩张能产生范围经济,这种认识也是非常片面的,实践证明,范围经济并不完全适合保险行业。
肖远企表示 第一,保险公司要在负债端满足客户真实需求,在资产端坚持审慎经营。我国保险密度为每人3179元,是北美地区的6%,欧盟的16%。保险深度为3.9%,是北美地区的1/3,欧盟的1/2。市场发展潜力十分巨大,保险公司要以客户为中心,分析了解客户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保险产品和保险服务,保险供给必须能够直达和满足客户的真实需求,而不是靠营销或抬高渠道手续费,只有客户的需求得到真正满足,保险经营才能实现可持续,保险的负债质量才能真正有保障。
第二,保险公司要紧紧围绕主业,非主业必须是对主业的补充和增强。保险的本质是互助共济,风险保障始终是最基础的、最重要的功能,是保险区别于其他的最根本的特征。保险公司必须围绕保障主业,从风险等量管理向风险减量服务转型,为客户提供一揽子保障方案,任何一家公司都不应认为自己是万能的。保险行业同其他行业一样,隔行如隔山,触类未必旁通,由于投资范围广泛,很容易涉足不熟悉领域,也容易使一些公司产生无所不能的幻觉,这也是保险公司发生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些保险公司认为多元扩张能产生范围经济,这种认识也是非常片面的,实践证明,范围经济并不完全适合保险行业。偏离主业,甚至反客为主,都是很危险的,主业的向上和向下延伸都应该只局限于增强和巩固主业的业务领域。
第三,保险属于慢工出细活的行业,保险公司要有工匠精神。保险有些特殊的运行规律,首先从客户需求了解到产品研发、精算率定、投资经营、理赔服务的都是环环相扣的链条,任何一个环节都需要久久为功,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整个链条的顺畅运行。其次,保险是一个高度专业化的行业,在不同环节所需要的专业也不完全相同。可以说,保险是多种专业的组合。还有保险产品期限长,跨越不同周期,在不同周期变化比较多,必须要有精细的设计和精确的判断。这些特征都决定了做保险必须摒弃短期冲动,戒除急躁心理,要有工匠精神,慢一点、细一点,才能够行稳致远。
第四,保险公司要细分市场,走特色化发展之路。保险市场大,需求多样,除了极少数公司可以提供全面保险服务外,大多数公司都不能做到包打天下,必须对市场进行细分,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选择特色化的经营策略,在特定客户、特定地区、特定产品和特定业务方面精耕细作,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
第五,保险公司要塑造负责任、受尊敬的企业文化。保险是一种基于信任的契约行为,是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承诺。诚信是行业经营的基本原则和生存基础,保险业要着力塑造负责任、受尊敬的企业文化,凝聚共识,激发动力,滋养实践。(中新经纬APP)
编辑:陈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