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报漏报,险企纷纷挨批!数据能力关乎“治理

保险知识 2023-01-14 16:28www.toubaow.com网上买保险

本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超过10万人参加的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吹响了稳经济的集结号。在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特别指出,对各地二季度经济主要指标,将由国家统计部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分省公布,国务院对相关工作情况予以通报。

几天后,国家统计局发布了关于河北省、河南省、贵州省有关地区统计违法案件的通报。根据群众举报,国家统计局执法检查组分别于2020年和2021年对河北省邢台市、河南省焦作市、贵州省毕节市、安顺市有关县(区)进行统计执法检查,发现存在不同程度的统计违法问题。国家统计局表示,对统计造假、弄虚作假行为始终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但现代经济运行,打的是信息战。数据的真实和准确,决定了国家宏观调控是否及时、是否加码以及是否改弦更张,因此稳经济之下,稳数据先行,而这个“稳数据”,就是数据必须准确。

而,更是数据高度集合的领域,在当下的一揽子稳经济政策中,金融降费让利增加投放,更是冲锋在前。金融数据,更不能在此时掉链子。

通报&罚单

日前,据媒体报道,银保监会下发《关于2021年中国业保单登记管理信息平台数据报送与治理情况的通报》,多家险企因为频繁迟报数据、错报漏报数据等被通报,比如泰康错报4900万条受益人信息、交银人寿迟报18天,等等。

基础数据频频出错,归根结底,还是重视程度不够,应付差事了事。监管部门督促整改,并划定了最后期限。可见这个事情,如果不是“一把手”工程,如果没有自上而下的高度重视,犯错甚至是累犯不可避免。

保险还只是通报“打脸”,银行则是“痛下狠手”。

在此前的3月25日,银保监会对21家银行开出合计8760万元的罚单,三大政策性银行、六大国有行和12家股份行“全军覆没”,原因就在于均出现漏报、错报EAST(监管标准化数据系统)数据。自去年开始,EAST数据就是监管的重中之重,彼时就开出了巨额罚单,显然,银行对此并没有“长记性”。

从银行到保险,上报数据的这根弦越来越紧。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是金融机构内控合规的内在要求,绝非边缘工作。而监管部门对数据质量和数据真实的审核也会越来越严。

另一方面,数据事关国家安全,数据也出生产力,数据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之义。统筹发展与安全,早已上升为国策,容不得半点马虎和孟浪。

事关治理能力

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穿透金融的五花八门的皮相,最核心的就是信用和数据。数据一旦出错而影响决策,在金融市场经过乘数的放大效应,绝不仅仅只是茶杯里的风暴。

特别是,当防范金融出现系统性风险日益重要之际,监管从市场主体汇集的数据也就更有的放矢,对其漏报错报的容忍度也就更低。

这些年,我们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涉及到方方面面,但数据管理能力一定是标配,通过数据来预判和发现规律,通过数据来优化微观和基层治理,毫无疑问,是我们监管、调控和治理的重要抓手。这个权重,毫无疑问,将越来越重。

“千军万马,从数字上去管理。”这是写下《万历十五年》的黄仁宇最爱说的一句话。他的招牌观点就是“数目字管理”,认为现代化的特征就是技术化,而古代中国往往以道德代替技术管理,从而始终逃不脱周期律。明朝之所以亡于万历十五年,在黄仁宇笔下,在张居正死后,技术管理被摒弃,明朝重回道德治国的老路。

黄仁宇生前,刚刚崛起,大数据还未提起。如今,数据和算力已经被奉为划割时代的要素基础。通过大数据治理,形成“超越国际的技术性格”,有了真正实践的物质基础。

数据安全与数据治理能力,或将成为影响国运的“惊人一跳”。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A智慧保。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Copyright © 2019-2025 www.toubaow.com 投保网【网上买保险】 版权所有 Power by

保险知识,大病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保险公司,意外保险,商业保险,工伤保险,车辆保险,旅游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