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车险研判:负增长再生,UBI需疾行

保险知识 2023-01-14 16:28www.toubaow.com网上买保险

  文|三藏

  2022年初,市场一度强势回升,两位数的保费增长,让行业似乎看到车险市场保费规模再次冲向8000亿的希望。

  然而,突如其来的疫情,按下了车险市场发展的暂停键。车险保费增速自3月起连续下降,4月更是出现了车险单月保费负增长。

  而随着上海在复工后拟推出商业车险期间延长1个月的延期政策,2022年的车险保费增速回落,已是个大概率事件。

  这,无疑打乱了许多财险公司在2022年初所制定的车险发展节奏。

  但在年度车险经营业绩上,大概率不会因为几个月疫情影响而变得困难,反而甚至是变得“轻松”了。因为,车险的赔付压力明显要减轻得更多。

  那么,到底疫情对车险的影响如何?随着疫情反反复复,并最终会逐渐退去,后疫情时代车险格局如何演变?新的竞争以什么方式呈现?新的改革会否提前到来?

  这一连串的问题,值得车险行业认真分析思考和抉择。

  1

  -Insurance Today-

  疫情影响是暂时的

  增量疲软更为关键

  疫情管控影响短期内明显。

  不可否认,疫情期间各地管控举措的实施对于车险增速的短期影响,是非常明显的。

  先看这些疫情爆发地的数据:

  吉林

  吉林自3月10日大面积爆发本土疫情后,当地采取了相对严格的疫情管控措施,3、4两个月车险保费增速明显下滑,而随着5月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车险的保费增速开始回升。

  上海

  上海的管控时间更长,对车险保费增速影响也更大。下图可见,由于上海6月起才刚刚实施解封,故而车险3-5月保费增速,呈现持续滑落态势。

  北京

  北京疫情爆发时间相对较晚,管控时间也相对缩短了许多,故而车险增速的波动也相对靠后,趋势也更加平缓。

  全国

  当然,全国大部分地区的车险保费增速都类似于北京的趋势,自3月起开始出现回落。

  新车增量疲软是车险回落重要因素。

  这种趋势,除了受疫情本身管控措施的影响外,疫情之下,新车市场增量的持续疲软,则是造成整个车险市场增速回落的另一重因素。

  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显示,我国乘用车的产销量4月同比负增长幅度已达35%。产业源头的乏力,进一步造成了车险保费增速的困局。

  为刺激汽车消费,财政部、总局于5月底发布了《关于减征部分乘用车车辆购置税的通知》:

  规定对购置日期在2022年6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内且单车价格(不含增值税)不超过30万元的2.0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

  疫情影响修复快、新车业务影响大。

  显然,要想使车险保费增速回暖,不能只靠旧车保费的涨价带动。新车业务的争夺,伴随着产业政策的激励,即将进入到新的竞争周期。

  2020年的数据反映了这种趋势。2020年一季度车险保费的负增长,很快在二三季度得以修复。

  再看2020年四季度的车险保费增速变化,恰说明了新车业务对于2020年车险保费增速贡献的重要性。

  在2020年9月份我国实施车险综合改革、车险基准保费大幅下调、四季度旧车业务保费负增幅度超过了15%的情况下,当年车险累计增速仍达到了0.2%,最终保持了正增长,原因就在于新车业务对市场总体量的补充和拉动。

  由此联想到今年初,以三巨头为代表的头部保险公司,与新车渠道在合作政策上展开激烈博弈,详见《车险渠道上演逼宫大戏:地方车协封杀头部公司,修理厂集体维权》正是基于上述考量。

  那么在疫情影响之下,这种博弈能否基于双方后续业务发展需要,而达到一种新的平衡,值得整个行业、特别是那些已经在新车渠道布局中有一定差异化尝试的中小公司去提前思考。

  2

  -Insurance Today-

  赔付骤减利润放大

  让利消费者还是重回费用竞争

  疫情对车险理赔影响更大。

  显然,相较于车险保费增速的减缓,疫情对于车险理赔的影响,恐怕要更大一些。

  不过这种影响,从利润角度来说,是保险公司 “希望看到的”。

  上海

  以封控范围最广、封控时间最长的上海地区来观察:

  上海地区的车险报案量从3月之后,基本处于增长停滞的状态;与去年同期的匀速报案增长形成明显对比。

  若再考虑到解封后的复工初期,路上出行流量短时间无法完全恢复到疫情之前。这说明车险的出险率,至少有三个月的时间,是切切实实降下来的。

  全国

  在各地对于疫情一旦出现,就采用相对严格的管控措施之下,全国的出险率也反映出了相同的趋势。2022年的全国出险率,较2021年是明显下降的。

  不过,更值得参考的是,2020年的疫情直接带动了当年车险出险率的急剧下降。

  2022年车险利润可期。

  若再结合综改之后,车险案均赔款已经出现了持续下降的趋势。那么2022年的车险利润,再回盈利周期,是可以期待的。

  放大的利润让利消费者还是流向渠道。

  但问题也就随之而来,保险公司突然被放大的利润空间,要如何使用呢?

  一方面,保险公司当前的车险定价回溯,是有周期的,不是定价说调整就调整的;另一方面,行业定价系数有下限管控要求,突破是不允许的。

  故而2022年所产生的车险利润,是否会进一步让利于消费者?又或是再一次流向市场渠道,市场重走费用竞争的老路呢?

  这是行业要回答的向什么方向走的问题。

  回过头思考2020年的车险综改,为什么会选在疫情之年实施?答案或许为2022年的车险发展,指明了方向。

  3

  -Insurance Today-

  里程保险

  会否提前到来?

  疫情中消费者的诉求契合了综改指导意见。

  事实上,每当有疫情出现,或者因各类封控原因致使消费者车辆停驶时,对于车险保费的减免或延期,就是消费者的热切诉求。

  里程保险,作为车险综改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的“探索在汽车和具备条件的传统汽车中开发机动车里程保险(UBI)等创新产品”的产品模式,一直被视为是车险按需使用的最佳模式。

  在这一点上,或许里程保险可以更好地解决车辆停驶下的保费与风险匹配的问题。

  困难总是有的。

  但是,目前里程保险在推行上仍然存在着一定困难:

  一方面,是能够准确定义并有效采集车辆里程数的硬件设备,尚无法覆盖到所有车型之中;

  另一方面,按里程付费后,车损险与三者险的赔付差异会被拉大,可能导致现有NCD系数的失灵。

  故而当市场中一旦出现了两套保险责任基本重叠的产品时,就容易产生逆选择风险或者套利空间,也容易对现有交强险体系造成干扰。

  市场需要一个不伤筋动骨的创新。

  困难的存在这并不意味着里程保险没有市场。相反,那些受疫情影响更大、以出行作为谋生手段的商用车市场,更需要这类产品。

  至少,可以减轻一些因疫情或其他原因导致消费者无法出行却仍要承担高额保费支出的问题;也可以把一些保险公司误判为高风险类的业务,用真实里程数据进行修正,而不是“一刀切”的全都拒之门外。

  或许,疫情的出现,可以在不对整个车险行业伤筋动骨的情况下,加速对创新类产品的尝试。

  挖开一个角落,专注一个场景,把当前行业最需要解决的“投保难问题”找到有效路径,这本身也是车险改革保障消费者利益目标的一种体现。

  所以,疫情后的车险,不妨大胆一点,试试里程保险。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今日保。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Copyright © 2019-2025 www.toubaow.com 投保网【网上买保险】 版权所有 Power by

保险知识,大病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保险公司,意外保险,商业保险,工伤保险,车辆保险,旅游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