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微医保险纷纷领罚!水滴股价跌超8成 微医
导语
违反法有关规定,银“亮剑”水滴、微医两家保险经纪公司!其中水滴保险的罚金超过百万。除了罚单之忧,水滴保险母公司的股价已跌去八成以上;微医保险背后的微医控股赴港上市也搁浅,同时微医控股已连亏三年,累计亏损超过79亿元。
违反保险法有关规定,银保监会“亮剑”水滴、微医两家保险经纪公司!其中水滴保险的罚金超过百万。
除了百万元罚单之忧,水滴近来可谓深陷多事之秋。今年5月成功赴美上市后,水滴公司的股价跌跌不休,目前已较上市发行价跌去八成以上。
此外,水滴筹近期也深陷舆论风波,被外界频频质疑“筹款资金进入公司资金池”、“收取18%的手续费”......。不过,水滴筹近日发布声明对此极力否认,并称已经报案。
同被处罚的微医也处境尴尬,其背后的微医控股曾多次传出上市消息,但最终都不了了之。
今年4月,微医控股向港交所正式递交招股书,距离上市似乎近在咫尺,但最后IPO申请又显示失效,上市再度搁浅。与此同时,在业绩方面,微医控股已经连续三年亏损,累计亏损超过79亿元。
01
违反保险法!水滴、微医纷纷领罚
11月9日,银保监会官网亮出两张罚单,剑指水滴保险经纪有限公司(下称:水滴保险)和微医(北京)保险经纪有限公司(下称:微医保险)。
究竟因何被罚?罚单显示,两家保险经纪公司被罚的原因都涉及按照“首月0元”、“首月3元”销售的情况,该行为属于“未按照规定使用经批准或者备案的、的行为”,违反了《保险法》中的相关规定。
其中,水滴保险在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通过平台公众号及“水滴保险商城”APP销售安心的保险产品时,涉及到首期按“首月0元”“首月3元”收取,低于其余各分期保费的行为;
在2019年3月至2019年6月,水滴保险销售财险承保的太平综合时,产品备案的费率表仅有“按月缴费(首月0元,其余分11期支付)”描述,而实际销售时首期保费按“首月3元”收取。
同样,微医保险通过“大家帮保险”微信公众号销售安心财险承保的产品时,宣传销售页面列示为“首期0元”或“首期3元”等内容,这与该产品在银保监会备案的保险的首期应收保费不一致。
对此,银保监会对水滴保险罚款100万元,对水滴保险总经理杨光和水滴保险精算部负责人分别警告并各处罚款10万元;对微医保险罚款10万元,微医保险执行董事兼总经理周雪也被警告并罚款1万元。
02
水滴深陷舆论 股价跌去八成
企查查显示,水滴保险是水滴公司(运营主体为北京纵情向前科技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法定代表人和实际控制人都是水滴创始人沈鹏。
沈鹏曾是美团创业团队的第10号员工,曾深得美团的赏识和信任。在美团工作期间,沈鹏曾先后担任美团多个重要岗位。2013年,沈鹏还参与创建了美团外卖,同时担任全国业务负责人。
2016年4月,沈鹏离开美团自己创业,成立了水滴公司的运营主体北京纵情向前科技有限公司,并担任公司创始人兼CEO。
据水滴公司赴美上市时披露的招股材料显示,水滴公司目前握有保险经纪业务和保险代理业务两块牌照,核心业务主要是水滴筹、水滴互助和水滴保险商城三大部分。
然而,在保险严监管态势下,水滴互助已于今年3月31日被关停。
今年5月7日,筹划已久的水滴公司终于成功登陆纽交所,成为中国在美上市的“保险科技第一股”。
不过,如愿登陆的水滴公司,股价表现却并不尽如人意。截至11月9日,水滴公司收盘价为1.92美元,已较上市发行价12美元跌去84%。
屋漏偏逢连夜雨。跌跌不休的股价和百万罚单的困扰之外,水滴公司还深陷舆论风波。
近期,水滴传出“水滴筹利用爱心做生意”、“筹款资金进入公司资金池”、“收取18%的手续费”等多则负面消息,水滴一时被推上风口浪尖。
面对外界的层层质疑,在水滴保险收到监管百万罚单的当天(11月9日),水滴筹对负面消息发布声明回应。
水滴筹表示,近期多家类自媒体在社交媒体上批量散播恶意抹黑水滴筹的谣言,视频内容雷同,肆意捏造“水滴筹利用爱心做生意”、“筹款资金进入公司资金池”、“收取18%的手续费”等不实信息,严重违背事实,诋毁并侵害了水滴筹品牌。
水滴公司指出,针对恶意信息,公司已第一时间取证留存,并已向公安报案,将通过司法手段严肃打击恶意造谣的自媒体。
水滴筹是水滴公司继水滴互助后推出的第二大业务。水滴公司起初的盈利模式是构建“众筹-互助-保险”的业务闭环模式。在这一闭环模式中,定位于个人大病救助平台的水滴筹主要起到引流作用,主打网络互助的水滴互助则留住用户并盘活流量,而水滴保险商城则是整个业务模式中完成转化变现的“奶牛”。
早在此前,水滴公司依托水滴筹等业务来聚拢大量人气,最后靠售卖保险来盈利的互联网商业模式就曾引来不少网友质疑。如今,水滴的互助业务已经折戟,水滴公司的业绩也仍旧深陷亏损。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经调整后,水滴公司的净亏损为5.7亿元,亏损额较去年同期扩大超730%。
03
微医上市路曲折 业绩连亏三年
与水滴一样,同被处罚的微医保险处境也不乐观,其母公司的上市之路可谓一波三折。
企查查显示,微医保险的大股东是杭州广发科技有限公司,背后的实际控制人是廖杰远。廖杰远是微医集团的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旗下关联着144家企业,其中就包括微医控股(浙江)有限公司(下称:微医控股),廖杰远担任法人、执行董事兼总经理。
事实上,自2018年5月起,廖杰远掌舵的微医集团就曾多次传出上市消息,但最终都不了了之。
今年2月25日,据媒体报道,由微医集团分拆出的数字医疗平台微医控股完成了超过4亿美元的Pre-IPO融资,估值近70亿美元,上市后估值有望达到150亿美元。
企查查显示,微医控股的背后明星资本云集。比如腾讯投资就曾先后参与了其B轮、C轮融资。此外,其融资历程中还包括高瓴、启明、红杉、高盛、千禧等多个知名资本。
今年4月1日,微医控股终于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正式赴港IPO。不过,据港交所官网显示,目前其IPO有关申请已经失效,上市之路再度搁浅。
除了IPO之路坎坷之外,微医控股的业绩状况也不理想。
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0年,微医收入分别为2.55亿元、5.06亿元和18.32亿元;对应的同期净亏损分别为40.52亿元、19.37亿元及19.14亿元,三年累计亏损超79亿元;调整后亏损分别为4.1亿元、7.6亿元和8.7亿元,累计亏损超过20亿元。
声明: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仅作为知识分享,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任何人据此做出投资决策,风险自担。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险联社。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