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美浩联徐冰玉:如何以医疗服务,打造商业健

保险知识 2023-01-14 16:29www.toubaow.com网上买保险

  7月30日,华美浩联创始人及CEO 徐冰玉在《今日保》举办的“2021中国健康产业与高端研讨会”上,发表题为《围绕以人为本医疗服务 助推商业增长极》的演讲。

  以下为徐冰玉在“2021中国健康产业和健康高端研讨会”上的发言实录: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今天非常荣幸在这里和各位领导进行汇报并共同探讨商业健康险发展的一些问题。今天的演讲和分享是基于我个人以及公司发展历程当中,对于问题的观察与总结。

  1

  -Insurance Today-

  健康险面临的三大痛点

  中国的健康险是一个发展非常快的市场,而且将来的市场份额非常高,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今天在这里的原因。据银和BCG统计,中国健康险原收入从 2011年的692亿元快速增长到2020年的817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4%。对比同期13%以及12% 的年均增速,健康险成为保险领域内增长最快的细分市场。

  健康险市场快速发展的原因有二:

  ①政策释放。从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的若干意见》到2016年的《“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再至去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势在必行;供给侧改革、内循环等国策的坚定推进实施。

  ②市场。相比欧美的成熟健康险行业,国内商业保险渗透率大概3%,相比的30%多,这是一个十倍的发展空间。同时,中国健康险个人占比还不到10%,用一句话总结健康险市场就是大有可为。

  但也是因为发展非常快、刚需非常强、前景非常好,所以在健康险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①产品单一化。健康险领域是核心,目前仅占35%。我们看到现在这个市场份额,疾病险是占大头,64%都是疾病险,护理险和失能险合计保费占比约为1%。产品单一,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②健康服务与产品责任是断层的。目前健康险服务以费用补偿为主,提供的服务更多是在用户发生保险事故后。导致用户对于的体验差、获得感不佳、粘性不强。

  ③保险机构的管控能力较弱。目前的链条上支付方处于下游,对整个控费来说是被动的,所以商业保险公司对健康险当中的成本控制力非常弱。如果我们通过医疗,医院,药企和健康管理各种环节,可以主动的对疾病进行干预,这其实是对整个控费更有主动性。但基于医疗体制本身就是一个专业和壁垒很高的领域,所以这方面的执行还是有一定难度。

  2

  -Insurance Today-

  美国健康保险与管理服务结合的四大模式

  昨天,已经有嘉宾分享、、美国的健康险发展情况。今天,我主要围绕美国这一比较成熟的健康险领域市场进行观察总结。这个分享中主要围绕商业保险公司对健康险管理人群的健管流程的控制力,一共有四个模式。

  第一个模式是最初始模式Open Access,也就是网络自由选择权。

  人可以在可供选择的医疗网络中自由选择,去任何医院诊所就诊,在这种模式中,保险公司对投保人的控制能力也是最弱、最缺乏约束力的。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制度也从Open Access逐渐向着管理式医疗保险演变。

  第二个模式是PPO优选医疗网络模式,这是介于按服务收费保险(Fee for Service)和健康维护组织(HMO)之间的一种自选式保险计划。

  保险公司通过与医生医院谈判获得优惠的医疗服务。以达成向其会员提供更便宜的医疗保险的目的。PPO的优点是它给予投保人更多的选择性,当然保险公司对投保人的管理程度会有相应的削弱。

  第三种模式是HMO模式,这是真正可以将健康管理植入支付流程、融入产品设计的一种模式。

  这对医疗网络管理能力和控制力要求极高,它通过预防性和综合性的医疗服务的协调,可以对承保人群进行从前期干预到后期治疗全流程管理。以整体提高承保人群健康管理服务,同时减少治疗费用。

  第四种模式,也是大家希望能够达到的三医联动管理模式ACO。

  事实上,ACO在美国的渗透率也很有限。由于它要求医疗,医保,医药三体达成共同体,共同以承保人群为中心,提供真正有温暖的、有价值的健康险服务,所以这里面对于产品设计,会员的管理,医疗网络要求都极高。

  3

  -Insurance Today-

  一体两翼的健康险增长新模式实践

  上述都是美国本土比较成熟的发展模式,但国内同仁该如何参考成熟的经验,与国内模式结合?如何为现有的医疗状况与发展场景输出解决或提供全流程的方案?这也是我们目前做的事情,我们的核心是打造一个以人为本的健康险发展模式。

  华美浩联是以健康管理为主体,打造的一体两翼式助力健康险增长的新模式。

  一翼,是国内外最优质的医疗资源,国外我们的医生集团覆盖41个学科,2000名的顶尖专家,7个顶尖医疗体系。国内今年达到200家顶尖三甲医院,包括所有排名前一百,专科排名前十的医院合作,可以调动医院当中所有资源,提供多层次医疗健康管理服务。

  另一翼,则是商业保险公司,通过我们跟医疗网络的结合与有效整合,提供有温度的“诊前、诊中、诊后”的解决方案,覆盖从获客到增值服务,到健康险创新整体产品服务体系。刚才讲到我们在国内的医疗资源,我们基于这些三甲医院的合作,可以合规提供所有从最基础的线上咨询,咨询、就医绿通,MDT会诊,国内外MDT到院后康复管理等全流程健康管理服务体系。

  2019年年底,华美浩联进入商保市场,一年半期间我们已经合作40多家保险公司。基于国内和国外的优质医疗网络,我们能够给保险提供两方面服务赋能,主要是以下两点:

  ①打造服务体系,有助于现有产品的业务场景市场渗透。从前期获客、增值,到后期风控等全链条打造完整服务体系。

  ②我们在发展过程当中观察到的三个痛点而打造的创新健康险产品,也是以与我们官方合作的三甲医院和国外医生资源为核心的产品体系。

  在我们产品开发过程中有三个理念:

  首先是回归到以人为本、保险姓保的本源,针对不同客户需求,打造具有特色化并且能够真正保障到此人群的创新健康险产品;

  其次我们把健康管理服务,真正的植入到当中,从而可以进行分层经营,增加保险公司与客户的互动频率,刺激感知感;

  最后,把管理式医疗真正植入到整体的产品设计当中,针对不同的层级,不同的维度的客户群体,从前期的主动干预到风控和后期诊后随访,提供整体对保险公司认知感与忠诚度。

  目前这套产品体系已经应用并在肿瘤方面已经初步打造HMO模式,我们可以对、重疾当中非常高的险种做到管理式的医疗服务模式,让患者不出国门就可以享受国际最前沿优质诊疗服务。

  在这基础上,我们的定价也是惠民的,真正把这样的管理模式植入到群体,让更多人享受到HMO在肿瘤险的落地。

  4

  -Insurance Today-

  创新险案例分享:全球肿瘤特药险

  中国是癌症新发大国,每年大约1/4的癌症新发患者来自于国内。这意味着,平均每天超过1万人被确诊为癌症,每分钟有7.5人被确诊为癌症,每分钟有5个人死于癌症。

  这么看来,其实癌症离我们很近。随着人口老龄化,一个人如果活到75岁,大概有1/5的可能患癌症,如果活到100岁,几乎一半人都会患癌症。

  而肿瘤治疗不仅用药贵,看病难也是一个困境。对比国内国外特药上市,我们的差距还是很大的。国外有257种抗癌药,国内只有20种。如果以癌症患者五年生存率作为癌症当中黄金比值,欧美发达国家的五年生存率已达60%-70%,而中国仅有30.9%。

  两者之间2-3倍的差异从何而来?原因有四:

  第一个差异就是筛查。根据国际卫生组织发表的一组数据显示,1/3的癌症可以预防,在重视癌症早筛的前提下,一期癌症治愈率可以达到90%。

  第二个原因是规范、精准的治疗方案差异。由于患者对医疗知识缺乏专业性,导致在面临一些医疗方案选择的时候难以做决定。但在欧美发达国家,任何一位肿瘤患者只要进入医疗体系,都会有多学科资深专家会诊,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为患者提供精准治疗方案。

  第三是药械的差异。根据2015年的统计显示,美国研新药数大约占了全球的48.7%,而中国仅为4.1%。这也直接导致了美国癌症五年生存率因先进药物以及治疗方法的支持高达66%,但是中国的这一数据却在30%。

  最后一项,是后期的随访机制。通过内部研发的专业技术平台,实现全国中心联网,资源和数据共享。为患者提供从远程会诊、检测、方案执行、到随访一站式服务。

  在这四大因素中,方案差异、药械差异和随访差异都是我们可以从医学的角度提高的。基于此,华美浩联定制了一款全球特药险。

  在诊疗端方面,我们目前跟国内93家三甲医院都有国际多学科会诊协议。同时,我们在将近三十家的顶尖三甲医院有实体中心,更便于进行国内外专家的国际会诊,以确保治疗方案与国际接轨及为患者提供有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在药械端,我们通过跟海南超级医院合作,合法引入在国外上市但国内没有上市的药械,范围包含所有常见癌症。

  而随访端,我们有国内联网医疗网络和自主研发的线上平台,患者病愈出院回家就可以在离家近的网点进行后期随访。

  我们确保国内外专家的会诊从患者就诊的起初就进行介入,确保任何一个患者只要确诊肿瘤,他所有的治疗方案都是根据国际标准,由国内外最顶尖专家联合制定。并保证高时效,在7个工作日内就能完成。

  在解决看病难困境的同时,打通与支付端的结合,让治疗癌症不再高昂,让癌症最好的治疗方案能够普惠到大众。

  总结来说:这款产品服务体系从费用、时效及治疗效果三方面减轻患者的负担,也是我们将肿瘤管理、医疗管理与支付端结合的一个案例。

  除了肿瘤之外,华美浩联的产品还覆盖到了40种其他学科,我们期待能与各位同行多多交流,让我们能够推出更多普惠大众的落地服务。谢谢大家!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今日保。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Copyright © 2019-2025 www.toubaow.com 投保网【网上买保险】 版权所有 Power by

保险知识,大病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保险公司,意外保险,商业保险,工伤保险,车辆保险,旅游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