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苗有保险,正在打疫苗的你投保了么?

保险知识 2023-01-14 16:30www.toubaow.com网上买保险

 

近日,西安新增一起本地确诊病例,疫情并未远去。

法国流行病学家迪迪埃·皮泰特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新冠疫情要到2022年夏季才能得到控制。

对此,中国专家则有不同观点,3月1日,全国人大代表张伯礼在回答网友关于疫情何时结束的问题时称,随着疫苗的广泛接种,非常有信心到今年年底,全世界的疫情都会得到明显的控制。

疫苗成为这场百年未有之疫情的关键点。数据显示,截止3月15日,全球接种新冠疫苗超3.6亿剂,中国国内已接种疫苗6498万人次。与其他国家生产的疫苗相比,中国国产的新冠疫苗接种后并未出现过严重不良反应。

每一剂接种,都是一张对疫苗投下的信任票。然而,随着新冠疫苗的接种在全国各地铺开,是否存在风险还是成为了大家的话题焦点。结合目前国内已接种的情况来看,答案不言自明,符合条件的人群在注射疫苗时并无需有心理负担。

实际上,新冠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都得到了充分的科学验证。但在大规模的人群接种中,疫苗与任何药品一样,客观上并不能百分之百避免个别人士因自己身体差异,在接种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

对于有风险管理意识的人来说,再细微的风险都希望有其他保障措施来转移风险,哪怕只是心理安慰;而没有这类意识的钝感之人,哪怕风险再大也从不会未雨绸缪。

如何照顾第一类人群的?有风险的地方,就会有。而保险公司愿意低价承保,甚至免费承保,也侧面印证:新冠疫苗的安全性,是有保障的。毕竟,没有公司会抱着赔钱的目的去做产品。当然,为蓄客引流目的的产品除外。

从当前全民接种新冠疫苗的庞大人口基数来看,构建预防疫苗接种异常反应的风险保障,既是社会需求,也是民众期待。提高新冠疫苗接种保障已成为了政府不断加码和完善抗疫举措的具体行动之一。

许多保险公司也借势推出了一系列免费或低价的疫苗保险,努力地想要蹭一波热点。能吸引来潜在客户固然好,若是不能,就当打个广告,得到人民的正面关注也算收获颇丰。

近期朋友圈广被刷屏的就是可免费领取的新冠疫苗接种。不论是依托小程序展业的保险平台微保,还是团队强大的人寿,都在自己的渠道发布了领取赠险的信息,给准备接种新冠疫苗的人群多加了一份安心。

除了免费领取的低保额产品,财险、和在线也分别上线了疫苗意外险,不仅保险责任不只局限于新冠疫苗,亦十分亲民,大多在10-50元/年,保额则集中在24.14万-50万之间。

01

从相关产品拓展新冠责任

到上线新冠疫苗保险

新冠疫情发生后,与人民的健康息息相关的保险行业一直在持续关注,默默付出。疫情初期,很多保险公司将意外险、等保险责任范围扩展至新冠肺炎导致的身故、伤残赔付,并积极向抗击疫情一线工作人员赠送保险,为重点物资企业复工复产提供涵盖安全生产的风险保障产品。

随着国内疫情逐步得到控制,新冠疫苗研发成功并投入市场,保险公司又再次发挥其社会“稳定器”作用,紧跟国家抗疫的步伐推出了新冠疫苗保险,在抗击疫情的每一步中都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对于群体来说,疫苗是控制传染病的有力手段,但是当其与成千上万的个体相结合时,难以避免地产生不可知风险。疫苗保险的出现,虽不能完全弥补,但可部分转移这类风险带来的损失。

目前市面上包含新冠疫苗责任的本质是医疗意外险,主要有两方面的保障内容,一是接种疫苗导致的身故和伤残;二是接种疫苗导致的不良反应就医费用,部分产品对于疫苗失效还有补贴。

保契统计丨免费领取含新冠疫苗责任的疫苗保险

免费领取的新冠疫苗保险对于广大接种者来说无疑是有益的。对客户虽免费,但险企一定是有成本的。即使该产品的赔付比例很低,开发和推广渠道也会产生费用。保险公司背后图的是什么?

正如抗击疫情时各大保险公司的赠险一样,疫苗赠险也是险企履行社会责任的表现,既能为保障空白人群提供风险保障,还可提升品牌的声誉,赚好感度。

露脸打广告只是一方面,赠险说到底是一种成本可控的有效获客方式,是保险公司实现转化的常用工具。赠险产品在设计过程中会通过降低保额等方式压缩成本,比如大地在微保上赠送的新冠疫苗保险保额仅为2万元。

接受赠险的人群基本是潜在客户,险企对相关信息收集整理后,通过电销等其他方式可以进一步筛选出潜在客户。从赠险渠道看,中介、代理人、网站等均会进行赠险活动,主要依据公司的主销售渠道做相应匹配,但目的都是为了收集客户信息、获客,最终实现转化。

在新冠疫苗之前,普通的疫苗保险在市场上一直不温不火,大多普通百姓没有购买疫苗保险的意识。如今新的热点出现,市场上许多保险产品在原有基础上,新拓展了新冠疫苗责任,如阳光和泰康在线等公司的产品。

这类产品不限制职业类别,保障期限一年,多涵盖因接种疫苗导致的意外身故、伤残、一般反应医疗、异常反应或偶合症医疗、住院津贴、预防接种失效等保险责任,有效转移疫苗接种风险,为支持疫情防控发挥了积极的保障作用。

保契统计丨近期拓展新冠疫苗责任的疫苗保险

02

从疫苗上市到接种

保险不放过每一个环节的风险

为让广大群众放心接种,降低接种顾虑,疫苗不应该仅仅是接种者来购买,其生产商也应该担负起购买保险的责任,严格把关疫苗的生产环节,更需嵌入前置性的常态监管。

2019年12月1日,《疫苗管理法》正式实施,除对疫苗研制、生产、流通和预防接种及其监督管理活动进行了详细规范外,其中第五十六条提到“国家鼓励通过商业保险等多种形式对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受种者予以补偿”;第六十八条提出“国家实行疫苗责任强制保险制度”。

2020年10月12日,国家药监局会同国家卫健委、银还公布了关于《疫苗责任强制保险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意味着未来疫苗责任险会成为像交强险一样的强制性保险。

此次《征求意见稿》进一步明确了疫苗责任强制保险的定义、适用范围以及责任限额,能够更大程度上落实疫苗上市许可持有人责任,保障受种者合法权益。未来,疫苗责任强制保险将会是疫苗上市的一个“必要充分条件”,是疫苗进入市场的一个“门槛”。

疫苗责任强制保险是由疫苗上市许可持有人购买,保险公司对的疫苗进行承保,如发生因“疫苗质量问题”而造成的受种者发生意外,保险公司则需要进行相关。疫苗质量问题,是指疫苗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或者药品注册标准,影响安全、有效及质量可控的。

《征求意见稿》中规定,疫苗责任强制保险坚持强制投保、风险防控、信用管理的原则。所谓的强制,便是疫苗获得上市许可后、上市销售前,疫苗上市许可持有人应当与保险公司依法订立保险合同,投保疫苗责任强制保险。对于“未按照规定投保疫苗责任强制保险”的疫苗上市许可持有人,或将面临罚款或者停产停业整顿的处罚。

如果疫苗出现质量问题,疫苗责任强制保险可有效转移相关企业的风险,同时为疫苗接种者提供经济保障。此外,保险推出后,为降低自身风险,险企也将对疫苗生产及销售单位建立相应的风险管控机制,在前端降低一些相关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理赔的前提必须是因为疫苗质量问题给受种者造成人身伤害。如果是因以下四种情况出现的理赔,保险公司通常不予赔偿:

①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因疫苗本身特性引起的接种后一般反应;

②  受种者在接种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者前驱期,接种后偶合发病;

③  受种者有疫苗说明书规定的接种禁忌,在接种前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未如实提供受种者的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等情况,接种后受种者原有疾病急性复发或者病情加重;

④  因心理因素发生的个体或者群体的心因性反应,以及其他不属于疫苗质量问题的情形。

虽然疫苗强制责任保险不赔付,但是上述四部分的责任中,大多可以由受种者自己购买的疫苗意外保险进行覆盖和弥补,解决因个人身体差异而非疫苗质量,所产生的接种异常反应所需医疗费用。

可见,从生产端的疫苗安全质量,到接种端的个人体质差异,保险公司都可以覆盖,疫苗上市到接种的全流程都有了风险保障。

对B端的疫苗责任强制保险如果实施,行业增量保费市场约在亿元左右。而针对C端因接种产生个体不良反应的疫苗意外险,市场很大却仍待开发,以疫苗赠险教育消费者只是一个开始。

BaoQi

投稿邮箱

baoxianqiyue001@163.com

微信交流

JZF012188

版权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从该公众号转载文本至其他平台所引发一切纠纷与本平台无关。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保契。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Copyright © 2019-2025 www.toubaow.com 投保网【网上买保险】 版权所有 Power by

保险知识,大病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保险公司,意外保险,商业保险,工伤保险,车辆保险,旅游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