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菜价保险等你来薅?耗子尾汁吧.....

保险知识 2023-01-14 16:30www.toubaow.com网上买保险

  作者| 猫妹

  来源| 大猫好规划(ID:damaoplan)

  “首月0元”、“首月1元”的广告都见过吧?

  尤其在短平台上,产品看起来比大白菜还便宜呢。

  真的,前两天听家里老人说,超市一块多钱一斤的大白菜排队买还要限购呢。

  令人心动的广告背后到底藏着啥?

  咱正好就着银近日对几家公司开出的罚单,讲讲清楚。

  “首月0元”、“首月0.1元”、“首月0元”、“限时特惠 首月立减××元”、“会员日补贴”......

  很多人觉得挺正常啊,大家习惯了薅各种羊毛,很多网上的产品都是靠这种模式获客的。

  但大家习以为常的事儿换到保险上也行吗?

  首先,大家混了这么多年,对获客、培养用户习惯这事儿的套路也应该有所了解了,其实并没有无缘无故的便宜可以占。

  “零首付”“首月×元”的保险,不过是为了吸引客户,故意把首月降低,然后将费用均摊到后续月份中罢了。

  该交的钱一分都没少,甚至最后实际支付的总保费可能与按年一次性缴付的保费相等,甚至高于后者。

  | 举个简单的例子,分期付款,虽然每个月还钱压力小了,但是加上手续费、利息啥的,肯定比一次性付款多。

  保费也是这样的,月付比年付贵。

  当然,有些时候页面会耍个花招,比如说默认月付,年付打折,其实,都是一回事。

  有人要说了,我就投这一个月,占完便宜就跑。

  万一这一个月里出事儿了保险就该赔我钱了,赚到了。

  NoNoNo!别忘了,保险有等待期。

  像用这种模式获客的很多是短期,这类产品都有至少30天的等待期,等待期出险,保险公司不赔。

  所以并没有便宜可以占啊。

  互联网的玩法在保险这儿玩不转,是因为保险有《保险法》。

  最近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通报了四家机构的违规行为,都是涉及保费不实宣传。

  正如消保局通报所说,保险机构的一切行为均有《保险法》约束。

  《保险法》中明确了销售保险产品,要使用经过批准或者备案的、,保险机构就不能随意的调整,更不能随便通过将首月保费均摊至后期保费的方式造成首月保费便宜的假象去吸引客户。

  宣传消费者能得到优惠、补贴,但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优惠、什么补贴,只不过是文字游戏罢了,那这么干了,就属于“欺骗投保人”的行为,也违反了《保险法》。

  确实,保险的用户需要教育、培养,并不是谁天然就能接受保险。

  但获客的做法需要商榷。

  这种用玩文字游戏式的方式,吸引那些之前认为保险高,买不起保险的人买保险,其实并没有让保险降价,反而这种“首月×元”的方式会让一部分人误解,以为以后每个月都是×元,一旦发现次月的保费不是×元,客户会认为自己被“套路”了。

  我们看看网上平台的投诉,不难发现这样的保险客户还很多。

  | 比如有人在网上买了某个首月3元的保险,第二个月扣了十几元,第三个月就开始每个月自动扣123元了。

  可想而知,突然提示被扣走几十倍的钱时的感觉,是莫名其妙,是愤怒。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很多人会觉得自己上当了。

  退保、投诉、跟身边的人诉说、抵触保险……

  保险的口碑早年不太好,、电话销售啥的,乱糟糟,某位保监会主席上任后花力气整治过,这两年好点了,但感觉如果互联网保险再这么糟害下去,又得变差。

  本来互联网渠道的出现,让用户可以清清静静、明明白白的研究一下保险,挺好的。

  | 比如猫妹早年间买保险的时候,想看看合同,都只能是在交完保费后才能拿到,现在,网上有全文,想怎么看就怎么看,想怎么比就怎么比,费率、健康告知都能看到。

  但短短几年,互联网已经从简单、高效的渠道变成过度追求成交量、转化率而不恰当宣传保险产品的误导新阵地了。

  线下那一套,换了个地方又卷土重来。

  咋整?目前看短期内没治。

  消保局罚的是这些机构2019年的行为,现在2020年都快结束了,这类行为也没见少。

  只能提醒大家,买保险还是要仔细看看,不要看到便宜就要占。

  保护自己,只能靠自己。

  撰文| 想起

  头图| Ritomm

  排版| 长颈鹿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大猫财经。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Copyright © 2019-2025 www.toubaow.com 投保网【网上买保险】 版权所有 Power by

保险知识,大病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保险公司,意外保险,商业保险,工伤保险,车辆保险,旅游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