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展望 | 寿险行业:产品结构优化调整,利率
作者:黄丽妃 王一峰
中证鹏元资信评估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内容
业务近年来保持快速增长,行业产品结构向偏保障型产品转型,预计行业的新业务价值率整体将有所提升。受金融监管持续加码、型业务不断收缩、消费者健康意识增强等因素影响,回归保障的健康险业务增速呈快速回升趋势,长期来看,行业产品结构将不断向偏保障型产品转型;因长期保障型产品新业务价值率远高于其他类产品,预计寿险行业的新业务价值率整体将有所提升。
部分寿险公司存在一定的退保风险和流动性压力。由于前期销售的中短存续期产品较多且部分存量尚未到期,2020年部分寿险公司面临一定的退保风险和流动性压力。
预计市场利率仍有一定下行空间,寿险行业仍面临一定的利差损风险。在经济增长放缓及货币政策阶段性宽松的背景下,预计市场利率仍有一定下行空间;考虑到寿险业务具有长期性,存量高预定利率产品仍然存在,利率下行会使以固定收益投资为主的险资面临一定的投资压力,行业仍面临一定的利差损风险。
2020年权益市场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寿险公司投资业绩或将有所回落。2020年整体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存在,中美贸易摩擦的负面影响仍未完全消除,新冠病毒疫情对资本市场造成一定冲击,权益市场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寿险公司投资业绩或将有所回落。
龙头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相对稳定,部分中小寿险公司或将面临一定的资本补充压力。、等龙头寿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充足率均高于200%,偿付能力相对稳定;部分中小寿险公司抗风险能力较差,易受资本市场冲击、外部环境恶化等因素影响,未来偿付能力可能弱化,或将面临一定的资本补充压力。
(关注“中证鹏元评级”,向后台留言可获得完整报告)
正文
健康险业务增速呈快速回升趋势,行业产品结构向偏保障型产品转型,预计寿险行业的新业务价值率整体将有所提升
受监管政策影响,中短存续期产品受到限制,2017年健康险收入增速骤降。2015-2016年,理财型的中短存续期被大量销售,公司通过压缩保险产品期限、抬高预定利率吸引消费者购买,寿险公司跟风大量销售中短存续期护理险等产品,助推健康险保费收入高速增长,同比增速均在50%以上。但中短存续期产品期限较短、收益率较高、缺乏保障功能,使得短期负债与长期资产之间可能发生错配,导致保险公司后续面临较大的集中兑付风险,因此原中国下发《关于规范人身保险公司产品开发设计行为的通知》(保监[2017]134号,以下简称“134号文”)等文件对此类产品进行严格限制,使得2017年健康险保费收入增速骤降至8.58%。
2018年健康险保费收入增速反弹,并呈现快速回升趋势。受金融监管政策持续加码、理财型业务不断收缩、消费者健康意识增强等因素影响,寿险公司调整业务结构,回归保障的健康险收入增速呈现快速回升趋势。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居民对于保障型保险的加大,且监管引导寿险公司聚焦保障主业,长期来看,行业产品结构将不断向偏保障型产品转型。从上市公司新单保费结构看,2019年上半年()、中国人寿和的长期保障型产品(或健康险)占新单保费的比例同比分别提升0.03、8.10和2.26个百分点。
新冠病毒疫情有助于增强消费者的保险意识,寿险公司产品结构逐步向偏保障型产品转型,预计新业务价值整体将处于低速增长状态。受134号文影响,快速返还型的两全保险及年金保险被明确限制销售,2018年寿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增速降至0.85%,新单保费收入难以维持快速增长,部分寿险公司2018年新业务价值有所下降。展望2020年,新冠病毒疫情会进一步增强消费者的保险意识,待疫情平息,寿险行业的新单保费或将有所增长;寿险公司产品结构逐步向偏保障型产品转型,保障型产品能带来更多的潜在价值,随着销售重心的切换,预计新业务价值整体将处于低速增长状态。
新业务价值率通常会受到产品结构、销售渠道等多重因素综合影响,其中长期保障型产品、渠道的新业务价值率相对较高。一般而言,不同险种的新业务价值率排序为:长期保障型>长交保障储蓄混合型>短期险>短交保障储蓄混合型,以中国为例,2018年中国平安长期保障型产品的新业务价值率为94.7%,远高于其他险种;不同销售渠道的新业务价值率排序为:代理人渠道>电销、及其他渠道>银保渠道>团险业务,2018年中国平安代理人渠道新业务价值率为57.1%,远高于其他渠道。
寿险公司重视代理人队伍建设,龙头寿险公司代理人人均新业务价值等有所提升。以龙头公司为例,2019年上半年中国平安代理人人均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8.5%,代理人价值创造能力提升;中国人寿月均有效销售人力同比增长38.2%,其中月均销售特定保障型产品人力规模大幅增长,同比提升52.1%,核心人力及保障型人力明显增加。
近年来寿险公司产品结构向偏保障型产品转型,且更加重视代理人队伍建设,预计寿险行业的新业务价值率整体将有所提升。
支出方面,健康险赔付风险加大,利润空间有所收缩;新冠病毒疫情会增加健康险赔付支出,但目前来看,对于行业整体而言影响相对有限
健康险包括重疾保险、、失能收入损失保险及护理保险四大险种,目前我国的健康险以及为主,其中重疾险保费收入占健康险保费收入比重约六成,医疗险占比约为三成。重疾险方面,受环境污染、不良生活习惯等多因素影响,恶性肿瘤发病率不断增加,且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疾病的检出率不断提升,重疾险未来的赔付风险加大,健康险的利润空间有所收缩。
新冠病毒疫情会增加健康险和保障性寿险的赔付支出,但目前来看,各地政府已承担了一定的医疗费用,对于行业整体而言赔付规模有限。
由于前期销售的中短存续期产品较多且部分存量保单尚未到期,2020年部分寿险公司面临一定的退保风险及流动性压力
不同寿险公司的退保率呈两极分化态势,根据17家样本寿险公司的2018年退保率数据,有4家公司的退保率低于4%,最低仅为1.30%;有5家公司高于20%,最高的达40.46%。部分寿险公司退保率高企,暴露出其中短存续期产品规模较大、产品设计偏离主业的问题。2013年起,部分寿险公司为了在短期内迅速扩费,通过银保渠道销售了大量中短存续期产品,此类产品期限可设计为5年,但满1-2年的年化利率高于定期存款利率,且约定满一定期限后退保不收手续费,吸引出于理财目的的客户购买,客户通常在期满前退保以获得高于银行普通理财的收益,使得退保金规模快速增长。随着行业监管趋严及业务结构调整,2017年寿险公司从战略层面逐步停售中短存续期产品,但考虑到前期销售的中短存续期产品较多且部分存量保单尚未到期,2020年部分寿险公司面临一定的退保风险及流动性压力。
预计市场利率仍有一定下行空间,寿险行业面临一定的利差损风险
货币政策阶段性宽松,预计市场利率仍有一定下行空间。2018年以来我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震荡下行,随着经济增长放缓及“房住不炒”、控制地方隐性债务等政策使得无效融资需求减弱,利率上行空间基本被封闭。央行从供给侧降成本的角度出发,维持稳健略宽松的货币政策概率较大,且为了应对疫情,我国货币政策已相对更为宽松,预计利率仍有一定的下行空间。
从中长期走势看,若利率持续下行,寿险产品预定利率也会出现一定的下行调整,以降低增量业务的利差损风险。最近一次预定利率下行调整时间为2019年8月,银保监会将普通型养老年金或10年以上的普通型长期年金的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上限由年复利4.025%和预定利率的小者调整为年复利3.5%和预定利率的小者。考虑到寿险业务具有长期性,存量高预定利率产品仍然存在,利率下行导致以固定收益投资为主的险资面临一定的投资压力,行业仍面临一定的利差损风险。
保险公司的投资组合结构趋于稳定,以债券及其他投资为主,其中债券配置以信用等级较高的债券为主,损失风险相对可控,其他投资中债权类资产收益率相对较高,但需关注其风险控制情况
保险公司的投资组合结构较为稳定,以债券及其他投资为主。债券投资方面,利率下行有助于提升存量债券投资收益,但会加大新债配置压力;2018年以来我国债券市场违约债券数量及规模攀升,但考虑到寿险公司投资的债券信用等级较高,损失风险相对可控。其他投资主要为基础设施投资计划、不动产投资计划等债权类资产,具有期限长、收益率高等特点,以中国平安为例,截至2019年6月末,中国平安债权计划及债权型理财产品平均名义投资收益率为5.77%,平均资产期限为7.07年。债权投资计划能较好地契合险资期限长、追求稳定收益的特点,但随着产品注册数量和业务规模大幅上升,债权投资计划出现了产品信用层级下降、信息披露不到位等问题,需长期关注风险控制情况。
2020年权益市场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寿险公司投资业绩或将有所回落
受限于2020年整体宏观经济压力,寿险公司投资收益或将有所回落。固定收益类投资利息收入为寿险公司投资的主要来源,但权益类投资收益率较高且波动较大,因此权益市场的表现对寿险公司投资收益有较大影响。2020年整体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存在,中美贸易摩擦的负面影响仍未完全消除,一季度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对零售、餐饮、和交通等多个行业造成直接冲击,短期内对宏观经济有较大的负面影响,且海外疫情出现扩散趋势,可能拖累全球经济,对资本市场造成一定冲击,未来权益市场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寿险公司投资业绩或将有所回落。
根据样本寿险公司的2018年末权益类资产投资占比数据,、等公司权益类资产投资占比超过30%,投资收益受权益市场波动表现较为明显;农银人寿、等公司占比约为10%,投资收益受权益市场波动影响相对较小。
龙头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相对稳定,部分中小寿险公司未来偿付能力可能弱化,或将面临一定的资本补充压力
样本寿险公司充足率整体较高,龙头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相对稳定。根据各样本公司披露的2019年第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17家公司的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及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平均值分别为164.06%、194.08%,均高于偿付能力达标线,充足率整体较高。平安人寿、中国人寿等龙头寿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充足率均高于200%,由于其具有较强的规模优势,可以通过加强内部成本管控等方式维持承保端经营盈利,且能够利用广泛均匀的资产配置应对资本市场波动从而实现较好的投资收益,偿付能力始终维持在充足状态,整体信用风险相对可控。
部分中小寿险公司易受外部冲击影响,未来偿付能力可能弱化。、珠江人寿等中小寿险公司偿付能力逼近监管红线,其中百年人寿投资资产中上市股票及证券投资基金占比处于较高水平,易于受到权益市场波动冲击;珠江人寿投资资产中不动产投资和非标投资规模较大,对资本消耗明显。2019年3月,百年人寿和珠江人寿获批发行10年期可赎回资本补充债券,2019年9月末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较上年末均有所提升。百年人寿由于涉及股权、违规投资运用等问题,最近一期风险综合评级结果为C类,不满足银保监会偿付能力监管要求。部分中小寿险公司抗风险能力较差,易于受到资本市场冲击、外部环境恶化等因素影响,未来偿付能力可能弱化,或将面临一定的资本补充压力。
声明:
本公众订阅号(号:中证鹏元评级)为中证鹏元资信评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证鹏元)运营的唯一官方订阅号,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对任何因直接或间接使用本订阅号刊载的信息和内容或者据此进行投资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或损失,中证鹏元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订阅号所发布的原创报告所采用的数据均来自合规渠道,通过合理分析得出结论,结论不受其它任何第三方的授意、影响,特此声明。报告中观点仅是相关研究人员根据相关公开资料作出的分析和判断,并不代表公司观点。
本订阅号所发布的原创报告,可能因发布日后的各种因素变化而不再准确或失效,中证鹏元不承担更新不准确或过时的资料、意见及推测的义务,在对相关信息进行更新时亦不会另行通知。
本公众订阅号原创报告的版权归中证鹏元拥有,任何订阅人如预引用或转载相关内容,务必联络中证鹏元并获得许可,并必注明出处为中证鹏元,且不得对内容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和删改。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 中证鹏元评级。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