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宏伟:呼吁尽快建立个人医疗信息综合平台
和讯消息 2015年6月16日,和讯网年度系列“对话保险经理人”•北京站举行,本期主题为“站在‘+’的风口”。
农银人寿北京分公司总经理伟出席沙龙
以下是丁宏伟分享实录:
互联网保险是未来保险的发展趋势,这是值得肯定的。
首先从消费者来说,保险消费的新生力量已经特别习惯于自主消费路径,以互联网方式为代表的新型销售渠道符合80后、90后消费者的购买习惯。
再就是,互联网保险是新生事务,国内的监管还没有完全触及,新注册的中小保险公司可以通过这个方式快速扩展业务区域。
第三,是新的金融竞争环境下,金融大资管时代到来,原来分业经营模式越来越淡化,不同金融单位提供的多元化金融服务越来越趋同,这种情况下获取客户的信息、了解客户的金融消费非常重要,互联网对保险公司获得海量客户信息提供了有力手段。
原来传统保险销售是非常复杂的,而互联网情况下自助动作比较多,不可能像面对面销售那样有大量信息沟通过程。面对这些特点,有这么几个问题需要解决。
一,关于产品设计标准化的问题,这确实非常重要。
二,关于制度建设问题,互联网保险展业区域涉及《保险法》规定的保险公司分支机构注册、展业的相关规定,业务区域的广泛性可能性与《保险法》的有关规定相冲突;开展业务的地区、终端、介质可能产生业务统计归属的区域划分问题,由此引发的投诉、后续服务的区域归属可能不太清晰,增加了监管的难度;互联网保险的业务流程涉及更多的电子文件,它可能是电子文本、电子印章等,业务信息的真实性、法律风险等对制度建设形成比较高的要求。
三,互联网保险跨界问题,它不只是在互联网上挂一个公司或产品的名字,它还涉及到银行、公估机构、体检中心、个人医疗信息平台、医院等相关机构,互联网保险需要获得很大的信息量和其他相关行业的业务支持。
上面说的个人医疗信息综合平台,不是保险公司一家能够做到的,为了在未来能大力支持的发展,适应人口老龄化趋势及流动性要求,尽快把综合性、跨区域个人医疗信息平台建起来非常重要。它的必要性体现为:一是新农合、新医保账户还不能全国互联,甚至在一省内不能跨地区互联,人们异地就医、报销很不顺畅;第二,个人年龄、职业、健康状况、就医记录、个人信用记录等重要信息获得成本较高,影响互联网健康险的销售及售后服务效率,既不利于产品设计和厘定,也不利于风险控制。
个人医疗信息平台可以作为服务的中枢平台,对接保险公司、银行、医院、体检中心等其他机构,使他们各自发挥其综合信息管理、商业保险保障、资金账户管理及跨区结算、医疗诊治、健康状态评价等专业职能和相对优势,在满足人们跨区诊治、报销的同时,形成个人综合医疗信息,为互联网健康险的发展提供完整、高效的外围支持。
个人医疗信息平台对未来健康险的发展非常重要,对完善全国医疗保障体系也至关重要,其中蕴含的商机也非常大,保险公司、银行、医院、体检中心等机构应该积极介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