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养老金标准提升
全国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从123元/月提高至143元/月,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如上海(1490元)、北京(961元)和地方补贴较高的地区(如浙江、江苏)实际发放金额显著高于全国最低标准。
地方可叠加补贴,例如安徽合肥在中央基础上增加62元市级补贴,65岁以上居民月领可达205元;西藏林芝额外享受110元高原补贴,总额达253元/月。
二、缴费与补缴政策优化
1. 缴费档次调整:
新增0元、5000元等高档次选项(黑龙江等地),最低档仍保留200元/年。
补贴按缴费档次递增,例如100元档补45元,0元档补90元。
2. 补缴灵活性增强:
允许62岁以上未参保农民一次性补缴15年费用(200-8100元/年可选),补缴9万元每月可领约1200元。
断保人员可追溯补缴至2009年,推行线上补缴服务。
三、待遇计算与领取
养老金由三部分组成:基础养老金(143元起)+个人账户养老金(多缴多得)+补贴。
例如:按5000元/年缴满15年,个人账户约860元/月,叠加基础养老金后总额超1000元/月。
失地农民可参加职工养老保险,享受同等调整待遇。
四、资格认证与发放时效
实施“12个月滚动认证周期”,未认证将暂停发放。支持线上人脸识别或线下预约。
部分地区如浙江宁波、上海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2小时到账,多数地区补发需在6月30日前完成。
五、政策导向建议
多缴多得:长期高档次缴费可显著提升待遇(如缴30年2000元/年者可达千元/月)。
尽早规划:2030年起最低缴费年限拟延长至20年,建议年轻人提前参保。
如需查询地方细则,可访问[黄山市政务公开]或当地社保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