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阁二十四功臣排名
完整排名列表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排名,是唐太宗李世民亲自审定的,这份名单综合了各位功臣的功绩、政治地位及个人关系。下面是具体的排名:
1. 司徒、赵国公长孙无忌(李世民的内兄,玄武门之变的幕后策划者)。
2. 司空、河间郡王李孝恭(李渊的堂侄,平定江南的主要将领)。
3. 司空、莱国公杜如晦(“房谋杜断”的核心谋臣)。
4. 司空、郑国公魏徵(贞观的谏臣代表)。
5. 司空、梁国公房玄龄(行政体系的构建者,与杜如晦齐名)。
6. 司空、申国公高士廉(李世民的舅父,参与了玄武门之变)。
7. 鄂国公尉迟敬德(玄武门之变的关键武将,多次救驾)。
8. 卫国公李靖(灭厥、吐谷浑的军事统帅,因“谨慎避权”未进前五)。
9. 宋国公萧瑀(前朝宗室,六任宰相)。
10. 褒忠壮公段志玄(晋阳起兵的元勋,破吐谷浑的主将)。
接下来的排名依次是:
11. 夔国公刘弘基(晋阳起兵的元老,擒屈突通)。
12. 蒋国公屈突通(降唐的名将,虎牢关的战功显著)。
13. 郧国公殷开山(李渊的旧部,参与了平定薛举)。
14. 谯国公柴绍(李渊的女婿,破了突厥与梁师都)。
15. 邳襄公长孙顺德(长孙皇后的族叔,参与了玄武门之变)。
16. 郧国公张亮(洛阳的都督,后因谋反被诛)。
17. 潞国公侯君集(灭高昌的主将,后涉及太子谋反)。
18. 郯襄公张公谨(玄武门之变的执行者之一)。
19. 卢国公程知节,又名程咬金(瓦岗的旧将,破突厥的功臣)。
20. 永兴文懿公虞世南(文学的重臣,参与了《群书治要》的编修)。
21. 渝襄公刘政会(太原的元谋功臣,留守后方)。
22. 莒国公唐俭(外交的重臣,促降突厥)。
23. 英国公李勣(原名徐世勣)(灭高句丽的主将,瓦岗的旧部)。
24. 胡国公秦琼(秦叔宝)(瓦岗的名将,晚年功绩较少)。
排名依据与争议点
核心标准
李世民主要是根据“功绩”而非单纯的“军功”来排序的,这其中综合了政治贡献、个人忠诚以及在关键事件中的作用。例如长孙无忌,虽然没有明显的战功,但作为玄武门之变的幕后策划者,被置于首位。
文臣优先
前六名中,文臣或宗室占据了多数,这体现了贞观时期的“文治”导向。房玄龄、杜如晦等行政谋臣的排名高于尉迟恭、李靖等武将。
秦琼末位争议
秦琼早年战功显赫,但晚年多病,未参与贞观中后期的重要战役。其瓦岗旧将的身份与李世民嫡系(如尉迟恭)相比,亲密度较低。这些因素可能导致其在排名中处于末位。
特殊人物说明
侯君集(第17位)
尽管他因谋反被诛,但他的功绩,如灭高昌、破吐谷浑等,仍然被李世民所认可。
李靖(第8位)
军功卓著,但因“谨慎避权”的策略并未进入前五名,这也反映了李世民对武将的一种制衡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