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争议诉讼案例 劳动纠纷诉讼案例
一、社保缴纳争议
1. "自愿放弃社保"协议无效
某保安公司与员工签署"不缴社保"声明,约定以现金补贴代替社保。法院认定该协议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支持员工以未缴社保为由解除合同并获经济补偿。
法律要点: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任何形式的放弃协议均无效。
2. 未续签劳动合同的二倍工资
某科技公司在劳动合同到期后继续用工但未续签,法院判决支付劳动者11个月未签合同期间的二倍工资差额。
提示: 合同期满后继续用工的,应在一个月内续签书面合同。
二、工伤赔偿纠纷
1. 企业注销后的工伤责任
某汽车部件公司未为员工闫某缴纳工伤保险,闫某工伤后公司股东申请注销企业。法院判决股东个人承担8.6万元工伤赔偿(含伤残补助金、医疗费等)。
关键点: 股东注销未清算企业时承诺承担债务的,需对工伤待遇负连带责任。
2. 工伤保险待遇补差
最高法典型案例明确,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养老保险导致劳动者抚恤金损失的,应补足差额。
三、违法解除劳动合同
1. 重复处罚无效
某集团公司就员工同一违纪行为先后作出罚款、降职处分,法院认定第二次处罚违反"一事不再罚"原则,判付经济补偿。
裁判规则: 用人单位处罚需遵循及时性、合理性原则。
2. 拖欠工资引发的解约
某煤矿以"旷工"为由解雇欠薪员工,经法院调解后支付欠薪及补偿金。法官指出欠薪实质影响劳动者生计,企业需优先保障工资支付。
四、新型争议解决机制
1. 多元调解化解群体纠纷
自贡法院通过"红梅·e诉"驿站调解24名劳动者集体欠薪案,司法确认调解协议赋予强制执行力。
创新点: 诉前调解+司法确认模式可高效化解群体性劳资矛盾。
2. 柔性解纷平衡利益
双阳法院采用"背对背调解"策略,既督促企业承担欠薪责任,又引导劳动者理解经营困难,最终达成和解。
以上案例均来自最高人民法院、人社部及各地法院发布的典型案例^[1][2][3][4][5][6][7]^,体现了当前劳动争议处理的三大趋势:
如需具体案件法律文书,可通过[中国裁判文书网]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