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克用两会建言提高养老保险最低缴费年限至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养老金体系经历了飞速的发展,构建了一个覆盖广泛、多层次且复杂的架构,为老年人口的生活保障做出了显著贡献。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养老金体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在于结构性失衡。
针对这一问题,中国养老金融领域的专家董克用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单纯依靠参量改革已无法解决养老金体系的长期可持续问题。他强调,为了实现养老金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对我国养老金体系进行结构性改革,特别是要进一步发展二、三支柱养老金制度。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建立一个多支柱的养老金体系是应对老龄化挑战的有效途径。
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表明,为了建立一个既公平又兼顾效率的养老金体系,需要重塑国家、社会和个人之间的责任共担机制。一个健全的多支柱养老金体系的核心在于合理分担国家、单位和个人在养老方面的责任。其中,第一支柱是公共养老金计划,由国家主导并承担最终责任,旨在提供基本养老保障。第二支柱是职业养老金计划,体现单位和个人养老责任,通过投资实现保值增值,对养老起到补充作用。第三支柱是个人养老金计划,由个人自愿缴费,国家给予税收优惠,体现个人在养老方面的责任。
在我国,养老金体系改革同样需要借鉴这一经验。目前,我国三支柱发展不平衡,面临长期战略问题。为此,董克用教授提出了以下具体建议:
应加快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解决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这有助于推动制度公平发展,缓解不发达地区的社保收支压力,并促进劳动力的自由流动。
可以适当提高养老金缴费年限,以增强制度的可持续性。随着人均预期寿命的延长,延迟领取养老金的年龄是缓解养老金支付压力的有效措施之一。适时延迟全额领取养老金的年龄也是应对老龄化挑战的必要举措。
完善养老金投资体制至关重要。保证养老金的保值增值是重构三支柱养老金体系的前提。我们应明确投资范围和投资比例,强化资金的审计和监督,为养老金投资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养老金的保值增值能力,还能提升养老金待遇的充足性。
除了以上措施,继续推进第二支柱建设也是重要的一环。在完善第一支柱的基础上,我们需要逐步加强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推动职业年金制度的完善。第三支柱的建设也不容忽视。我们应鼓励个人更多地为自己的退休进行储蓄,减轻国家的养老负担。
我国养老金体系的改革与完善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策层面的支持和各方的共同努力。通过延迟退休年龄、完善投资体制、加强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建设等措施的实施,我们有望构建一个更加健全、可持续的养老金体系,为我国的老龄化社会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这不仅关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也关乎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