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家相互保险社众惠相互获批 主战场为快消
首批相互保险组织获批筹建后,保险业迎来了一位新成员。经过约8个月的等待,中国众惠财产相互保险社(简称“众惠相互”)于今年二月正式亮相,令人瞩目的速度背后是短短不到一年时间的紧张筹备与筹备的顺利进行。
据可靠消息透露,这家新兴的相互保险组织的初始运营资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最初获批的筹建资金大幅上升至十亿规模。这个实力的跃升得益于多家企业的鼎力支持,包括永泰能源、英联视动漫文化发展等知名公司以及联合创业集团公司的投资加盟,更有众多一般发起会员和自然人的参与。这样的资金注入无疑为众惠相互在风险面前提供了坚实的后盾,也充分展现了相互保险“共有、共享、共治”的核心原则。
众惠相互的创始人兼董事长李静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公司定位于服务于“新技术”、“信用保证保险”以及“中小微企业”,业务范围涵盖信用保险、保证保险以及短期健康和意外伤害保险等领域。面对筹备过程中的重重挑战和差异问题,李静透露,公司的成功筹建关键在于六个方面的努力,其中落实初始运营资金尤为关键。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刘燕对此表示赞同,她指出相互保险的共有性质使得初始运营资金的充足显得尤为重要。在这种模式下,保单持有人既是组织所有者又是投保人,这样的结构有助于避免传统模式中可能出现的利益冲突问题。对于如何有效抵御风险,刘燕强调必须有足够的资金支撑。
众惠相互的会员群体多元化,主要分为四大类,包括初始运营资金的出借人及其上下游企业或服务对象等。李静表示公司将依托大数据风控手段,结合发起会员的数据积累,搭建基于行业信息和征信信息的大数据平台,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信用保证保险服务。在此基础上还将运用金融科技技术如大数据征信和区块链等来解决风险问题。公司的主要业务将聚焦快消和物流等特定产业链,专注于小额分散的业务领域。
面对日益增长的信用保证保险市场,风险防控问题同样引人关注。李静认为相互保险模式的社交属性有助于削减信用风险。针对近期网络互助平台的风险问题,刘燕教授提醒公众注意网络互助平台和持牌的相互保险社之间的差异和风险差异。监管层对于相互保险领域的发展高度重视正在积极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以规范和促进其健康发展。对于未来众惠相互的发展,普华永道亚太区保险并购与精算咨询服务合伙人刘淑艳给出了建议开发不同品类的产品发展不同领域的会员使其多元化并采用大数法则冲淡风险。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和监管政策的逐步明确相信众惠相互将以其独特的优势在保险市场上展现出更大的活力和潜力为更多企业和个人提供更全面更优质的保险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