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心保障缺陷
1. 轻症保障不足
缺失高发轻症「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手术」,若患者需治疗冠心病,仅开胸手术可获赔。
轻症存在隐性分组:同一病因导致的多种轻症仅按一种赔付(如原位癌并发单眼失明)。
2. 重疾理赔条件严苛
要求疾病症状需为「出生后首次出现」,投保前已有慢性病(如甲状腺结节)可能影响后续理赔。
部分病种定义严格,如严重I型糖尿病需满足特定并发症才赔付。
3. 多次赔付限制多
重疾分组赔付(6组6次),实际多次赔付概率极低;全残赔付后合同终止。
癌症等高发重疾无二次赔付责任,对女性用户尤其不友好(癌症理赔占比85%)。
二、条款设计问题
1. 捆绑身故责任
强制捆绑身故保障导致保费偏高,且重疾与身故共享保额,降低保障杠杆。
2. 缴费灵活性差
多数版本最长缴费期仅20年(部分产品支持30年),增加单期保费压力。
3. 隐性成本高
住院津贴等附加责任实际从重疾保额中扣除,可能影响主险赔付。
三、用户权益风险
1. 退保损失大
保单现金价值回本慢,退保需承担高额手续费。
2. 销售误导争议
部分案例显示,代理人夸大保障范围(如承诺覆盖门诊),导致理赔纠纷。
四、横向对比劣势
价格偏高:相比同类产品,常青树系列性价比偏低,尤其线下版本。
创新不足:轻症赔付比例(30%-40%)低于市场第一梯队产品(部分达50%)。
建议投保前仔细核对条款,重点关注疾病定义与免责条款,或咨询专业保险顾问对比同类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