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2020年至2026年期间全国多省市农业保险实施方案的对比与政策要点梳理,综合了各地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发展框架和核心内容:
一、2020年政策基础
1. 贵州省
出台《贵州省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黔金监发〔2020〕9号),提出“引导、市场运作”原则,明确农业保险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中的作用。
重点覆盖粮食作物和特色产业(如辣椒、茶叶),要求保险机构通过市场化方式参与承保。
2. 广东省
发布《关于大力推动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粤财金〔2020〕26号),强调“扩面、增品、提标”,构建多层次保险体系。
初期以中央财政补贴险种为主,逐步地方特色险种。
二、2024-2026年政策升级
1. 覆盖范围扩大
贵州省:瓮安县、福泉市等要求主要粮食作物参保率达100%,特色产业参保率超85%,新增完全成本保险试点。
广东省:广州市新增大豆种植保险和水稻完全成本保险,奶牛保额提高至2万元/头;深圳市海洋牧场等特色险种。
2. 险种体系优化
中央财政补贴型:涵盖水稻、玉米、生猪等16个品种。
地方特色险种:如肇庆市针对特色农产品设计专属保险,东莞市纳入现代化海洋牧场养殖险。
3. 承保机制调整
多地通过公开招标选定承保机构(如中国平安财产保险),强调“镇保村赔”的快速理赔原则。
云南省要求产粮大县自主选择完全成本保险或物化成本保险,禁止重复投保。
三、核心原则延续性
引导与市场协同:各地均坚持“引导、市场运作、自主自愿、协同推进”原则。
财政补贴分层:中央、省级、地方补贴联动,如广东省1类与2类地区差异化补贴。
如需具体地区实施方案全文,可访问相关官网,例如:[瓮安县政策]、[广东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