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养老的雅称 古代养老怎么说
社保查询 2025-09-17 01:36www.toubaow.com网上买保险
1. 颐老
指安享晚年的生活状态,如唐代苏颋《右仆射太子少师唐璿神道碑》中"崇让颐老,归闲体正"的记载。
2. 致仕
官员退休养老的专称。北宋苏轼《次韵乐著作野步》有"解组归来成二毛"之句,司空图《华下》更直言"退休便是养生方"。
3. 杖乡/杖国/杖朝
源自《礼记》的年龄分级尊称:60岁"杖于乡",70岁"杖于国",80岁"杖于朝",持杖象征尊荣。
4. 养耆老
《礼记·王制》载"养耆老以致孝",特指奉养六十岁以上老人(六十曰耆,七十曰老)。
5. 三老五更
国家供养的道德楷模老人,《礼记》载周代设"三老五更"之位,天子以父兄之礼待之。
6. 存留养亲
北魏创制的司法制度,允许囚犯侍亲养老后再服刑,体现"孝先于法"的理念。
7. 孤独园/福田院
南北朝起官方养老机构名称,梁武帝设"孤独园"收养孤老,宋代改称"福田院"。
这些称谓多出自《礼记》《周礼》等典籍,反映了古代"家国一体"的养老体系:既有家庭层面的"色养"(《论语》),也有国家层面的"赐杖""问疾"等制度。汉代《王杖诏令》更将七十岁老人待遇写入律法,形成中国最早的老年人保护制度。
上一篇:海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在哪
下一篇:没有了